个人利用集体赔偿款违规私分通常被定罪为贪污罪。贪污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若个人利用集体赔偿款违规私分,通常将定罪为贪污罪。贪污罪的认定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私 分 财 产 罪 与 贪 污 罪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
私分财产罪和贪污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目的、犯罪主体和犯罪情节等方面。
首先,私分财产罪的犯罪目的是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贪污罪的犯罪目的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其次,私分财产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最后,私分财产罪的犯罪情节较轻,而贪污罪的犯罪情节较重。
私分财产罪和贪污罪在犯罪目的、犯罪主体和犯罪情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这两种罪名应该严格区分和打击。
私分财产罪和贪污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区别在于犯罪目的、犯罪主体和犯罪情节等方面。私分财产罪的犯罪目的是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而贪污罪的犯罪目的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私分财产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最后,私分财产罪的犯罪情节较轻,而贪污罪的犯罪情节较重。因此,私分财产罪和贪污罪应该严格区分和打击。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
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产
131人看过
-
以私分财产罪谋取民事赔偿款是什么意思
332人看过
-
浅析以利诱手段获取证据的合法性认定
167人看过
-
刑事案件民事赔偿流程分析
364人看过
-
财产保全分阶段解析
95人看过
-
民事赔偿范围分析
82人看过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 更多>
-
财产损害赔偿分析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291、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物损失。 2、犯罪行为损坏的财物所必然产生的经济损失,如修理费等。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
-
-
涉及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产,可能涉及犯罪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20敲诈勒索行为若涉及侵占他人财产,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三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根据《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数
-
如何认定刑事私分罚没财物罪,刑事私分罚没财物罪法律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31构成私人没收财产罪的,对其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分配给个人,对直接责任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款。 违反国家规定,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上缴国家罚没财
-
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合法秘密罪立案标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27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行为会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