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定谣言中伤他人为犯罪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7 08:22:28 462 人看过

造谣恶意中伤他人属于侮辱、诽谤行为,公安机关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十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诽谤罪,需要以暴力或者与此相当的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否则不属干犯罪,只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恶意造谣中伤有罪吗

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触犯刑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0: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散布谣言行为如何认定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为了故意制造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的是出于报复,给某些单位施加压力,有的是出于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看热闹,等等。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本行为的构成,但可以作为给予其处罚轻重的依据之一。散布谣言处罚措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
    2023-05-01
    60人看过
  • 谣言散布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具体处罚如下:1、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2、如果散布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下:1、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的行为;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4、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5、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综上所述,谣言是虚假的言论,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
    2023-07-01
    432人看过
  • 造谣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吗
    造谣会侵犯他人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造谣就是诽谤的一种方式。造谣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一、陈述事实算不算侵害名誉(一)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侮辱,就是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诽谤,是指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散布某种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二)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即侵害人从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而给被害人带来了名誉方面的损害,使被侵害公民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三)侵害名誉的行为须指向特定的人,且为第三人所熟悉。这种指向可以是指名道姓的明确指向,也可以是以暗示等方法使第三人识别到具体的受害人。就是说,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如果
    2023-06-27
    289人看过
  • 因犯罪行为导致的人员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因故意犯罪造成伤亡是不能算工伤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酒驾造成车祸造成伤亡怎么处理酒驾出车祸造成人员伤亡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肇事者还需要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民事赔偿。《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
    2023-07-19
    107人看过
  • 捏造谣言毁坏他人名誉是否造成犯罪
    一、捏造谣言毁坏他人名誉是否造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判刑标准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毁坏他人名誉怎么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三、毁坏他人名誉不构成犯罪怎么起诉?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2、
    2023-06-16
    437人看过
  • 犯罪行为能认定为工伤吗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根据以上规定,对工伤认定应当这样理解。(一)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单位安排的加班加点,属于工作时间。发生工伤的原因一是单位的劳动保护设施有缺陷,一是劳动者违章操作。认定工伤时不考虑哪一方的过错。由于职工的过错发生的伤亡事故同样要认定为工伤。下班以后,逗留在工作场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属于工伤。工作时间因为醉酒、打架、犯罪行为
    2023-04-21
    469人看过
  • 网络谣言是侵权行为吗
    如果侵犯他人名誉权,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谣传一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通常要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比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就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我国《宪法》第5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之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同时,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第三款“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为下列条件所必需:尊重他人的权利或名誉;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之规定,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一是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与名誉,二是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或公
    2023-06-12
    124人看过
  • 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
    一、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是否构成犯罪行为行为人偷盗他人财物,如下分析:1.如果偷东西数额比较小,就属于一般违法行为;2.如果盗窃涉案数额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如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则属于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
    2023-08-24
    413人看过
  • 如何举报散播谣言行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如何举报散播谣言行为1.对于散播谣言的行为,受害人应直接向发布谣言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要求平台迅速删除不实信息,以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2.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清理违法信息,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秩序。3.在举报时,受害人应提供详细的谣言内容及发布者的相关信息,以便平台迅速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二、散播谣言的维权措施有哪些针对散播谣言的维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证据,受害人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与谣言相关的证据,包括谣言内容、发布时间、发布者信息等,以便在后续维权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2.向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平台删除谣言并追究发布者的责任,这是快速遏制谣言传播的有效途径;3.直接起诉,当谣言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时,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起诉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公开道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网络谣言侵权如何收集证据1.在网络谣言侵权案件中,证据的收集
    2024-07-19
    91人看过
  • 在线散布谣言能否定罪?
    在网上诬陷他人能进行判刑。以暴力或者别的方法公然侮辱别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破坏名誉,损害人身人格,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增强网络自身的防御能力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严格执行科学的网络安全保护与监管制度,防止非法用户的网络犯罪行为。故意诬陷罪一般怎样判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
    2023-07-12
    418人看过
  • 如何判定故意伤害他人犯罪行为
    一、如何判定故意伤害他人犯罪行为故意伤害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类型的犯罪。故意伤害罪判定标准: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二、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根据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的不再追诉。故意伤害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因此追诉时效为二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三、如何准确判定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
    2023-10-25
    488人看过
  • 网络造谣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一、网络造谣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网络造谣显然是违法的,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了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网络造谣立案标准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予以立案追诉。三、网络造谣起诉的流程是什么网络造谣起诉的流程如下:1.把证据材料搜集够。准备起诉造谣者,首先得做好证据材料的搜集工作。2
    2023-12-27
    281人看过
  • 打伤他人是否能被定罪为故意杀人罪
    一、打伤他人是否能被定罪为故意杀人罪打伤他人是不能被定罪为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打伤人通常是出于伤害他人身体的目的,如果造成了他人轻伤以上后果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条件如何界定故意杀人罪处死刑的情形如下:1.属于主犯的;2.故意杀人外有其他罪行的;3.采用特别残忍手段杀人的;4.故意杀人后焚尸、肢解尸体的;5.杀死多人或多
    2023-11-10
    403人看过
  • 能否对在逆行过程中撞死他人的行为进行定罪?
    逆行撞死人可以判刑。逆行撞人,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大货车盲区撞死人要判刑吗开车撞死人不一定要坐牢,具体要看在这起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大小。如果驾驶车在本次事故中构成主要或者全部责任的话,那是要构成刑事责任的。如果是次要或者去借起交通事故不负责任,那么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需要坐牢。如果经过交警队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大货车司机属于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那么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赔偿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2023-07-14
    17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行为是否能够认定为传播谣言的成立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6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 谣言诽谤是不是属于犯罪行为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7
      谣言诽谤涉嫌侮辱罪,可以构成犯罪行为。
    • 是否可以起诉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的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7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对于这种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谣言诽谤,是否属于侵权行为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0
      属于民事侵权。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受害人可以要求对方停
    • 2022年谣言诽谤可以构成犯罪行为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30
      1、谣言诽谤涉嫌侮辱罪,可以构成犯罪行为。 2、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