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不承认犯罪,不影响判决,只需要搜集足够证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不承认的,但有明确的客观证据或者其他证据证实,能排除合理怀疑的,同样可以定罪;但犯罪嫌疑人承认,却没有其他证据可以印证的,也不能定罪。换言之,只有犯罪嫌疑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犯罪嫌疑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当事人不承认如何处理
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庭审的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否认行为的话,那么首先需要判断证据是否充足,充足的情况下否认也是无效的。但如果证据不充足的话,对于当事人来说不能认定其有罪。需要对证据进行再一次的补充完善。
《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
对于教唆犯应当如何认定
301人看过
-
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人再次犯罪,应该如何量刑
411人看过
-
重婚罪应诉策略:当事人如何应对?
381人看过
-
残疾人群体犯罪了,应该如何应对?
268人看过
-
遗嘱被否认,该如何应对?
158人看过
-
当事人如何应对工伤认定异议
243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对于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如何处置?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1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教唆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 根据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指被教唆的人已经实施所教唆的罪,与教唆犯与其构成共同犯罪
-
对于教唆犯应当如何处罚?对教唆犯应当如何处罚?应当依法定罪处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6根据刑法第29条的规定,处罚教唆犯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在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以及被教唆的人虽然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但在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主次作用来处罚。如果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按从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教唆不满18
-
对于犯罪集团的主犯应当如何处罚, 对主犯和从犯分别应当如何处罚?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5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根据《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于主犯的处罚,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第4款的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根据《刑
-
什么是共同犯罪,对于共同犯罪,应当如何处罚?对方应该负什么责任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法律规定,纠集二人以上故意共同犯罪的被称为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是在事先,即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也可以在事中即在共同行为过程中,即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对于共同犯罪的,按照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按主犯、从犯予以处罚。具体规定如下:《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
-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对于自首的犯罪份子,应当如何处理,如何处理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据此,对于自首的犯罪人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处理: 1、犯罪以后自首的,无论罪行轻重,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如果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犯罪以后自首的,只是“可以”从轻处罚,不是“应当”从轻处罚。 3、一人犯数罪时,犯罪人仅对其中部分犯罪自首的,自首的上述法律效果只适用于已自首的犯罪,对于没有自首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