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长期不还欠款的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如果对方在十五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追回欠款
1、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计债款。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拍卖债务人房屋或财产的办法为债权人清偿债务。
2、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借款。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自其失去音讯之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自战争结束之日或者有关机关确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计算。
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
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3、如果担保人或保证人,可直接要求对方代替偿还吧。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
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
-
债务人长期不还钱有哪些解决方式
82人看过
-
找不到欠债人债务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199人看过
-
欠债人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还清欠款?
226人看过
-
个人债务不清偿可以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128人看过
-
欠款纠纷,是否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56人看过
-
悬赏广告引发的债务纠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450人看过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
什么是欠债不还的解决方式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3欠钱不还的解决途径有: 1、与对方沟通,协商解决; 2、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请求相关机构进行调解; 3、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 4、纠纷无法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个人债务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讨回山东在线咨询 2023-02-06个人债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回: 1、协商方式:如果他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该种方式比较便捷,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保障。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
-
悬赏广告引发的债务纠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07要求发布者履行义务,若不履行可以起诉至法院。悬赏广告一经发布,对发布者来讲,就形成一种债。悬赏广告发布者可撤销悬赏广告,但对撤销前已完成指定行为的人,应履行承诺。
-
长期不还债务债权人如何解决?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30债务人长期不还欠款的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
-
债权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索要欠款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18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和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索要欠款,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