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合同发生争议几个方面
1、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
2、合同无效是否应进行结算;
3、备案合同和“补充协议”即黑白合同不一致,在结算时应采纳哪一份合同作为结算的依据问题;
4、对于建设部推荐施工合同版本通用条款中涉及的发包方逾期不结算是否视为认可送审价的问题;
5、工程款结算采取何种标准的问题;
6、诉讼中,造价司法鉴定(司法审价)的范围;
7、关于工程质量、工期、农民工利益等问题。
二、建设工程无效的情形
1、承包人未取得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
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建筑法》规定了施工企业实行资质强制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就是生命,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与审察,是施工建设的基础,无资质和超越资质的企业签订的合同属无效合同。但是,承包人在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不能作为无效合同处理。
2、没有资质或没有相应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名义的,通常说的“挂靠”
由于国家基础建设的大规模上马,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投融资渠道不畅,建设工程高利润回报加之管理存在很多不足,“挂靠”这一特殊形式就随着建筑业空前繁荣的市场应时而生。不具有法定资质的民营企业和实际投资人借用具有相应资质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情况普遍存在,曾有意见认为将此种情况不应认定为无效,主要理由就是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不利于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司法解释最终否定了这种意见。将此情形作无效规定,维护了法律的价值,规范了建筑业市场,使建设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基础,也推动了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当然,司法解释没有对哪种情形属“借用资质”予以明确,将此认定交给了法官。实务中一般有这么几个标准:第一,转让、出借企业资质证书的;第二,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第三,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均非承包人本单位人员。工程承包中存在三种情况之一或同时存在的,可以认定为挂靠,签订的施工合同属无效合同。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辖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该规定明确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专属管辖,明确以不动产所在地即建设工程所在地法院为管辖法院。
-
施工专业分包合同中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
151人看过
-
施工合同价格的争议调整方法
197人看过
-
发生劳动争议哪个地方管?
421人看过
-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极易发生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方面
449人看过
-
未签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发生劳动合同争议怎么办
252人看过
-
发生合同争议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143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
-
常见的工伤争议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3常见的争议有哪些:工伤争议是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常有以下情形: 1、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因为不愿承担费用或怕被安监部门检查和处罚,不肯申请或阻挠工伤认定的。 2、用人单位否认与受伤职工存在劳动关系,从而不愿申请工伤认定,或者不愿承担工伤待遇等相关支出的。 3、客观事实不明或相关证据不足,使受伤职工、用人单位、劳动部门三方对是否属于工伤有争议的。 4、医疗诊断为复合伤病等,难以确
-
工程完工,因发包方和乙方发生争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6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未支付价金的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
-
争议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履行合同应怎样做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151、安全管理 ①、违约情况发生后(无论责任与否),合同当事人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在解决过程中,合同当事人应继续履行合同。 ②、划分安全责任,实施安全罚款,扣减履约保证金。 ③、通过民事方式来解决,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协商。 2、质量管理 ①、违约情况发生后(无论责任与否),合同当事人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在解决过程中,合同当事人应继续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