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违约方请求减少过高的违约金时,应当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赋予违约方以证明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和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的举证责任。
同时,鉴于衡量违约金是否过高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违约造成的损失,守约方因为对违约造成损失的事实和相关证据更为了解而具有较强的举证能力,因此法院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将证明违约金约定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守约方。
违约金过高,法院是否必须调整?
法院是不会主动调整的,违约金过高只能当事人自己申请调整。
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如果过高可以请求法院进行违约金的调整,违约金一般不超过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并且违约金的赔付如果低于实际的损失的情况,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增加违约金的赔付。
-
违约责任认定:如何确定合同违约责任
433人看过
-
违约责任如何确定:是赔定金还是违约金?
282人看过
-
违约金与定金同时约定时违约方责任如何追究
198人看过
-
法官能主动调整违约金过高吗,违约金过高的认定
63人看过
-
过高的违约责任约定是否有效
65人看过
-
如何确定高额违约金的赔偿责任
411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如何约定合同违约责任,违约金约定过高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如何约定合同违约责任1、违约责任应该充分预见各种可能的事件,并对后果予以规定。违约责任条款的预见性在于应尽可能预见未来对合同履行有影响的因素。以当前房地产市场为例,在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的背景下,交易各方应对可能出现的包括税收、规划等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因素事先约定,并规定相应责任及后果等权利义务。如果合同签订时未预见也未能以概括性条款予以涵盖未来事件,则很容易产生争议。2、违约责任应当具体明
-
如何认定违约责任和解除违约责任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31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有以下规定, 按照《劳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
缔约过失责任中承担违约金的如何认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4缔约过失责任没有违约金。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产生的信赖利益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说明合同尚未履行,只有合同开始履行后才有适用违约金的可能,所以,缔约过失责任是没有违约金的。
-
如何判断违约方是否应承担过高的违约金责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7当一方请求减少过高的违约金时,另一方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违约金过高,并且证明实际损失以及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之间存在差异。这一原则被称为“谁主张、谁举证”。 同时,考虑到衡量违约金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是违约造成的损失,因为守约方更了解违约对损失的事实和相关证据,所以守约方具有更强的举证能力。因此,法院应该在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时,将证明违约金约定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守约方。
-
如何认定个人购房违约金过高湖南在线咨询 2022-12-03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可以认定为违约金过高。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七条【未迟发而迟到的承诺】受要约人在承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