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恶意诉讼的方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4:20:07 431 人看过

在答辩期内要提起反诉,并提供证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等恶意诉讼行为的,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相关人员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等。

滥用诉讼权利与恶意诉讼的区别

滥用诉讼权利是行为人有诉讼权利,故意利用这种诉讼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意图达到这一诉讼程序最终能够达到的目的,从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其与恶意诉讼之间的区别在于:

首先,滥用诉讼权利,前提是需要有诉讼权利,正所谓“法律赋予你权利,你才可以乱用”,在程序法中,只有拥有实体法上的权利的正当当事人才拥有诉讼权利。恶意诉讼中,行为人是没用诉讼权利的,只是利用虚假的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意图使法院相信其有诉讼权利,实际上本身并没有诉讼权利。

其次,滥用诉讼权利可以发生在诉讼程序的任何一个阶段,比如滥用回避权,起诉权,反诉权等。而恶意诉讼只能发生在诉讼的起诉和反诉的阶段。

再者,从诉讼的目的上看,滥用诉讼权利主要是为了达到本诉讼本身能够达到的目的,而恶意诉讼不仅是为了达到本诉的诉讼利益,可能还为了在案外获得其他利益或达到损害对方当事人的目的。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的具体情况应当基于当事的提出的非法诉讼行为而定,由于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所以是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的,另外如果同时造成了其它的犯罪事实的,也需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13: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恶意诉讼相关文章
  • 恶意民事诉讼
    误工费
    行为人进行恶意民事诉讼,不仅直接了侵害国家法律的尊严,妨害正常的诉讼秩序,而且侵害了民事诉讼中相对人的民事权益。对于前者,民事诉讼法已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一章中明确地规定了对行为人进行恶意民事诉讼给予法律调整的措施,但对后者,现行民事法律却缺乏保护的措施。本文拟对此进行浅要的探讨:一、恶意民事诉讼的性质行为人进行恶意民事诉讼,首先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它不仅违背了诉讼当事人应当维护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的诉讼义务,干扰了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而且有可能使受诉人民法院对案件事实作出错误认定,进而在实体上作出错误的判决。但就其对相对人的民事权益影响而言,恶意民事诉讼符合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第一、客观上有损害事实的存在。由于行为人出于打击、报复或者敛财等不同的目的而提起恶意民事诉讼,这一违法行为使本来与其没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无端卷入诉讼。相对人为应诉或提起上诉,甚至申请再审,必然要耗
    2023-06-11
    403人看过
  • 法院对付恶意诉讼的措施和应对方案
    一、法院对付恶意诉讼的措施和应对方案法院对付恶意诉讼的措施和应对方案是: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恶意诉讼触犯的罪名恶意诉讼构成虚假诉讼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
    2023-10-13
    53人看过
  • 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恶意诉讼怎么处理?
    恶意诉讼行为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之一,是指行为人恶意启动没有合法理由或合理依据的诉讼,通过滥用诉讼权利的方式,造成相对方或第三人物质、精神损害的行为。同时,恶意诉讼也有类型之分,较为全面的一种观点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无据起诉型的恶意诉讼,二是权利滥用型的恶意诉讼,三是虚假诉讼,是指以逃避债务或转移财产以达到损害相对人或第三方利益目的的诉讼。当前司法实践中判断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无事实依据和正当理由提起民事诉讼;二、有损害他人利益的主观过错;三、有损害结果发生;四、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认为区分恶意诉讼与正当维权的关键点在于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具体应结合事件背景、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加以综合判断。以获取非法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故意提起一个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无根据之诉,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构成主观上的恶意。在认定权利取得是否有恶意的时候,不应以权利的效力如何(即是否
    2023-05-07
    365人看过
  • 恶意拖延诉讼法律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可以缺席判决。在诉讼中,被告经法院传票传唤,不到庭且没有正当理由的,或者在法院审判中私自中途退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不影响法院审判,如果是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则可以按撤诉处理,此时,被告反诉的,则原来的原告成了被告,可以作出缺席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024-04-19
    388人看过
  • 恶意商标权诉讼中的恶意怎么判定
    一、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通常认为,恶意诉讼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需要满足一般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即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某种具体的诉讼行为属于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至少应当满足以下构成要件:1、一方当事人以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方式提出了某项请求,或者以提出某项请求相威胁。2、提出请求的一方当事人具有主观上的恶意。3、具有实际的损害后果。4、提出请求的一方当事人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也有观点认为,应当结合知识产权诉讼的特点,对传统侵权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作出适应性的解释,归纳为三个要件:一是无事实依据和正当理由提起民事诉讼,尤其是知识产权诉讼中没有权利基础。二是故意以损害他人为目的。三是致使其他人受到了损失。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违法性并非在于提起诉讼本身,因为只要是权利人即享有诉权,其违法性主要体现在诉讼的
    2023-02-18
    262人看过
  • 恶意诉讼的侵权行为
    恶意诉讼,是一类侵权行为。在《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中,将这种侵权行为称之为无正当理由的诉讼,规定为三种形式,即刑事诉讼程序的非法控诉、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法利用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滥用诉讼程序。前两种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行为人没有诉权而提起诉讼程序,是无可能原因而进行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为追求刑事、民事诉讼请求适当审理以外的其他非法目的,并且除仅有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外,诉讼程序有利于被告而终结。第三种侵权行为是行为人有诉权,但是故意利用这种诉权提起刑事或民事诉讼程序控诉他人,目的是为了达成该诉讼程序的目的以外的其他非法目的,给被诉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上述三种恶意诉讼行为,行为人应当就其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在我国,恶意诉讼是新型的侵权行为,过去很少遇到,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例如,湖南省某报社记者采制某镇发生的治疗性病的诊所泛滥骗取钱财的新闻,在报道中使用了一个受害人的事例,将其
    2023-06-07
    476人看过
  • 恶意诉讼的表现形式
    1.串通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与另一方串通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1)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离婚财产;(2)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企业财产或个人财产逃避债务;(3)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即将被法院执行的财产;2.单方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虚构事实或证据提起诉讼的行为。(1)虚假刑事告发;(2)通过虚假诉讼认定驰名商标;(3)通过虚假诉讼打击竞争对手商业信誉;(4)虚假起诉无关系的第三方。(5)虚假提起特殊程序。为了利用特殊程序所产生的结果,恶意提起宣告失踪、死亡、无民事行为能力等。3.滥用诉权,是指有一个正当的诉权,但是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非法目的而进行的不当诉讼行为,违背了“权利不得滥用”的自然法则。(1)为了选择管辖法院,恶意增加诉讼主体,将不是被告的人列为被告;(2)出于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其他非法目的而滥用财产保全和知识产权诉前
    2023-06-25
    445人看过
  • 解决恶意诉讼的策略
    发现恶意诉讼应在答辩期内提起反诉,并提供证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暴力、威胁、贿赂、贿赂、贿赂、胁迫他人行为;有关人员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训诫,责令悔过、罚款、拘留等。发现恶意诉讼可能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什么叫恶意诉讼?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由于恶意诉讼往往是恶意当事人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法院若处理不当不仅会侵害到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因此杜绝恶意诉讼势在必行。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恶意诉讼对司法制度和社会安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司法机构,特别是法院若对此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公众对诉讼的不信任感和对社会的抵触情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至今,诉讼理论对诚实信用原则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
    2023-07-11
    53人看过
  •  恶意诉讼罪:揭秘恶意犯罪行为
    这段文字描述了恶意诉讼的情况。主观上,明知自己提起的诉讼缺乏事实根据或法律依据,但仍然提起诉讼,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在诉讼过程中,实施伪造事实或提出没有根据的诉讼的行为,这给被侵权人带来了物质损失。首先,在主观上,明知自己提起的诉讼缺乏事实根据或法律依据;其次,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第三,在诉讼过程中,实施伪造事实或提出没有根据的诉讼的行为;最后,恶意诉讼给被侵权人带来了物质损失。 恶 意 诉 讼 罪 的 核 心 行 为 : 主 观 、 目 的 、 伪 造 事 实恶意诉讼罪是指故意提起诉讼,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诉讼,使他人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遭受其他不良影响的行为。其核心行为包括主观、目的和伪造事实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恶意诉讼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使他人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遭受其他不良影响,但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目的方面,恶意诉讼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目的
    2023-09-02
    292人看过
  • 造成的恶意诉讼的认定
    恶意诉讼罪的认定为其行为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等。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恶意诉讼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
    2023-08-03
    246人看过
  • 厌倦了恶意投诉?解决方法让服务行业重生!
    被恶意投诉诽谤后,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直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厌倦了恶意投诉?解决方法让服务行业重生!陷入法律纠纷需要委托专业律师的话,可以点击#律师电话咨询#直接咨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为您匹配到本地丰富案例经验的律师帮助您!不同阶段律师的作用?
    2024-04-03
    280人看过
  • 妨害司法罪恶意诉讼罪的识别
    本文所讨论的恶意诉讼是指狭义上的恶意诉讼,即诉讼权利的滥用,是当事人在缺乏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利用法律所赋予的程序性权利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加重他人负担,从而使己方减轻责任或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滥用诉讼权利(简称滥用诉权)是指对起诉权、其他诉讼权利的滥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随意起诉,一事多诉;随意进行财产和证据保全申请(诉前与诉中);制造延期审理事由;多次异议、不合理多次申请鉴定、调查、调取证据,造成审限延长;隐瞒证据的提交,人为造成新证据的提交,成就不断重审与再审的事由;无限制的申请诉前临时措施(指商标和专利)等。恶意诉讼不同于虚假诉讼,它既没有伪造证据、虚构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没有正当理由行使诉讼权利,并且给相对方增加了不合理负担。妨害司法罪如何处罚1、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
    2023-08-18
    57人看过
  • 依法防止恶意诉讼的相关规定
    对于恶意诉讼、滥用诉讼权的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规定,要严格规制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等滥诉行为,对于恶意诉讼法院可以不予立案。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依法行使行政诉权的若干意见》二、正确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严格规制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等滥诉行为9.要正确理解立案登记制的精神实质,在防止过度审查的同时,也要注意坚持必要审查。人民法院除对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依法进行审查外,对于起诉事项没有经过法定复议前置程序处理、起诉确已超过法定起诉期限、起诉人与行政行为之间确实没有利害关系等明显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但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10.要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对于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针对同一事项重复、反复提起诉讼,或者反复提起行政复议继而提起诉讼等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起诉,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并向当事人说明不
    2023-04-28
    229人看过
  • 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会怎样?
    一、什么是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法律名词,就是打假官司,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以虚假的事实提起诉讼,利用诉讼获取自己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二、常见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有哪些?常见的虚假诉讼有两种:一是无事实争议,虚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通过法院的司法行为而损害诉讼相对人以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诉讼。二是有事实争议,但虚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通过法院的裁判行为,不当获得诉讼相对人合法利益的民事诉讼。常见的恶意诉讼有:随意起诉,一事多诉;随意进行财产和证据保全申请(诉前与诉中);制造延期审理事由;多次异议、不合理多次申请鉴定、调查、调取证据,造成审限延长;隐瞒证据的提交,人为造成新证据的提交,成就不断重审与再审的事由;无限制的申请诉前临时措施(
    2023-06-07
    499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恶意诉讼是指行为人明知没有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故意提起诉讼的行为。 恶意诉讼的一般表现主要有,一是恶意选择法院管辖和管辖法院,二是恶意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三是冒用他人名义为提起诉讼做准备,四是恶意制造诉... 更多>

    #恶意诉讼
    相关咨询
    • 2024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4-08-25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还增加了对案外被侵害人的救济渠道: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
    • 北京法院恶意诉讼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7
      这就是法制不健全的怪异现象,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如今的法官,几乎没有王法。除非朝中有人,否则冤案无法昭雪。
    • &&&恶意克扣工资怎样投诉
      安徽在线咨询 2024-03-24
      恶意克扣工资的投诉方法如下:1、公司克扣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首先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出面作为中间人,对公司的克扣行为进行调查;2、公司克扣工资,员工也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带上准备的证据材料,以及双方的身份信息材料,及时去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3、公司克扣工资,员工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是已经走了劳动仲裁程序。
    • 恶意诉讼程序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当事人可以立即向正在审理案件的法官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果一方当事人企图通过诉讼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经查实依法构成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恶意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利用法院的审判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欺骗法院和法官,因为它起诉的主体。但两者又有各自的特征,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获取非法利益,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4、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3您好、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