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中的作用和意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0 08:43:01 401 人看过

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这是对行政权的约束,要求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的作出有一定的权衡,考虑行政行为的适当性、必要性,不要挢枉过正。

行政法学是什么?

行政法学是指研究行政法的科学。行政法学的任务包括:

1、研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研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规律;

3、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

4、研究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

5、研究人们关于行政法的观念、学说的理论。行政法学是有关行政法的学问,其特点因法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7日 23: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主体相关文章
  • 行政法之比例原则初关于
    [摘要]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学界通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比例原则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行政法;比例原则;借鉴19世纪以来,德国在行政法学中提出了比例原则,目前已为世界很多国家所采纳,但在我国尚未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拟在对行政法中比例原则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求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借鉴比例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渊源与内涵:比例原则概念之界定比例原则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英国大宪章的规定,人们不得因为轻罪而受重罚。19世纪,德国的警察法中首次出现比例原则观念,之后比例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德国行政法学者奥托·迈尔(Ottomayer)在1895年出版的《德国行政法》中,主张“警
    2023-05-22
    447人看过
  • 宪法中的比例原则是什么意思
    一、宪法中的比例原则是什么意思?比例原则即是宪法原则也是行政法原则。行政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比例原则着眼于法益的均衡,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是行政法上控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一项重要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当国家行使公权力而与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必须审查该公权力的行使是否为宪法所规定,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是否适度、合比例。二、比例原则的要求(一)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
    2023-04-15
    260人看过
  • 保险利益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引言: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投保人必须对投保的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如果投保人以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保险人可单方面宣布保险合同无效;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事故,被保险人不得因保险而获得不属于保险利益限度内的额外利益。本文主要介绍保险利益原则的作用和意义。保险利益原则的确定是为了通过法律防止保险活动成为一些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从而确保保险活动可以发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的作用,因此保险利益原则的重要作用不可偏废。〈一〉保险利益原则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和遏止投机行为的发生。保险合同是投机性合同(射幸合同)当事人义务的履行取决于机会的发生或是不发生,即保险金的给付以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事故的发生为条件,具有一定的投机性,这与赌博相类似。如果允许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人以他人的生命或是财产作为保险标的,以自己作为收益方进行投保,那么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他就不承担任何损失而获取远远超过
    2023-06-08
    482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有哪些?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因而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再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目标。最后还必须进行利益上的总体斟酌。考察此手段实现的目标价值是否过分高于因实现此目标所适用的手段对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损害价值。二、比例原则的法条体现比例原则在我国法律订立过程中有不少的体现,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只有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达到滥用职权或显失公正程度时,法院才能作出撤销或变更判决。学者在行政法层级上认识比例原则时,对其中所包含着的子项原则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三分法学说”与“二分法学说”。“三分法学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三个子项原则,即妥当性原则
    2023-03-19
    205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有: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原则。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因而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一、海事行政处罚的原则和程序处罚的原则如下所示:1、法定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行政处罚;二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三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即无效。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决权,保证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3、
    2023-03-02
    205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意义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含义是:首先,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自由。当事人依法有权进行一定的民事活动,也有权不进行一定的民事活动。当事人有权选择其行为的内容和对方。民事主体有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救济方式。第二,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关系。当民事主体被允许从事民事法律关系时,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产生、改变和消除民事法律关系。第三,它在第一机关的干预和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之间建立了合理的界限。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自由是没有法律明文禁止的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国家就不会干预。行政机关不得限制或者干涉民事主体根据《民法基本法》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
    2023-05-07
    354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主体
    相关咨询
    • 行政法比例性原则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01
      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权益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并保持两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 行政法比例原则是什么意思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9
      比例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一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该原则源于德国,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处理实际案件中通过判例发展起来而逐步得到广泛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而非成文法明文规定的。 一般认为包括三个子原则: ( 1)适当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对于实现行政目的、目标是
    •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要求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5
      一、行政法比例原则的要求 (一)合目的性 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规定含义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 (二)适当性 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
    • 行政强制法的比例原则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0
      行政强制基本原则共有六项: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救济原则。 因此,比例原则是行政强制的基本法律原则之一。
    • 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4-25
      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规定含义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 (二)适当性 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与措施和手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