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膜猫腻多小心提防莫上当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20:32:22 189 人看过

购买新手机后,再为屏幕贴上一张膜,是许多人的习惯。但是,手机膜有几多猫腻?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猫腻一:价格虚高

近日,家住宜宾城区南岸的张某购买一部4000多元的手机后,来到老城区大观楼附近贴膜。一名小摊主主动招呼张某,称可以为他的手机贴膜。这么高档的手机要贴贵点的膜效果才好。摊主向张某推荐的手机贴膜,每张价格从10元—360元不等。选个中档的吧。张某想了一下后,和摊主商议购买150元的膜。双方经讨价还价,最终以50元成交。

过了一周后,张某发现手机的屏幕书写很不方便。当他把电话送到经销商处检查后发现,这是由于手机贴膜质量较差造成的。工作人员还告诉他,他这种手机贴膜,价格在每张10—15元之间。

连呼上当的张某想到大观楼寻找那个小摊主,可哪里找得着?

猫腻二:反复张贴都花屏

我的手机都贴过3次膜了,但过不了多久手机屏幕就花了。市民李女士说,去年下半年购买手机后,她花40元去贴了膜。去年底,手机屏幕看不清了,只好又贴二次膜,通过老顾客的身份讲价为30元一张。今年3月,孩子不小心划到手机一下,屏幕又花了。李女士说,当她第三次贴膜时,随便找了个路边小摊,10元一张贴的。

虽然价格少了一大半,但使用起来没多大差别。李女士说,3次为手机贴膜的经历,让她感到这当中确实有玄机。

观察:手机贴膜花样繁多

近日,记者在大观楼附近一些标有专业贴膜的小摊上发现,手机膜的种类繁多,价格从每张10元至上百元不等。这些所谓专业的摊点,一般由一个人、一条小凳子和一张小桌子构成,再摆上一包手机膜和一把剪刀等简单工具,就可以营业了。一旦看见城管执法人员,摊主便立刻收摊离开。

一摊主称,普通的膜每张价格在10元至40元,磨砂膜每张价格在50元左右,好点的防辐射膜每张价格在100元以上。记者发现,不少价格较贵的膜包装上都写的是外文,很少有中文标识的,生产厂家很难找到,其他相关技术标准也很难辨认。

而且,同样的膜在不同的摊位上也可以有不同的价格。比如每张价格为10元的膜,高可以卖至二三十元,低至10元左右,就看顾主买不买了。一名摊主说,生意都是讨价还价中随口做成的。

分析:普通膜即可满足需要

那么,手机贴膜成本到底有多少?记者随后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很多膜的价格为几毛钱一张,还有一些膜是按卷筒销售的。一名网店卖家说,买得越多价格越便宜,一般批发价每张6角至2元的膜,市场卖价在10元至40元之间。最贵上百元的膜,批发价也只要6元左右。手机贴膜的利润空间很大。这名商家不断向记者推荐。

而一名手机业内人士也向记者揭秘:一些手机贴膜小摊,其销售价格主要是看顾主所持手机的档次来定。如果顾主的手机价格高,贴膜的价格就喊得高;手机差点的喊价就低点。但成本相差不大。一般人购买手机后,贴上一张普通膜,让手机屏幕得到保护就行了,没必要去追逐所谓的高档膜。这名人士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6: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人相关文章
  • 房产买卖有猫儿腻小心中招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日前,本报接到张女士热线报料称,她于2013年7月,借给朋友陈某10万元,朋友以其房产证作为抵押,张女士以纯粹的朋友帮忙,未要陈某利息。如今,陈某电话无法接通,人也找不到。而且,作为抵押的房产证竟然是伪造的。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专家了解到,选购房产,需留意的地方不少。佳洁士的虚假广告被工商部门开出高额罚单,此事备受关注。然而,众多读者表示,如佳洁士一般的虚假房产广告也不罕见。购房前广告再好不如看疗效如今的楼盘广告铺天盖地,花样翻新。消费者需擦亮眼睛,有些楼盘并非如广告宣传的那样光鲜,一不小心消费者就有可能受骗上当。怎么防新密市房地产管理局支招:实地看房,并且查看五证两书。开发商售楼必须具备五证,分别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些开发楼盘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在未获得有关证件时,即对外展开销售,没有《商品房预
    2023-08-12
    382人看过
  • 车主当心贴膜陷阱
    []随着国内汽车业的持续旺销,促使汽车附件的盈利空间也空前广阔起来。每年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防爆膜市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加入该行列门槛极低,致使一些不法商贩混迹其中、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常因不懂行而遭受损失。从中国质量万里行受理的来自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等地的投诉案件分析总结,劣质车膜“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1.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所谓美国进口防爆膜,实为赝品。2.一些车膜无品牌,或者产地来源不明。3.一些知名品牌的假冒品,整车安装仅需几百元,实则无隔热与防爆性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4.很多经销商在消费者买车时赠送的太阳膜是普通膜或劣质膜,功能单一,隔热性差。5.部分汽车装饰店用国产太阳膜冒充美国进口膜,甚至用正品太阳膜作为样品,给客户贴的却是一年后褪色的假膜。一般假冒者对市场上品牌畅销的防爆膜反应相当迅速,哪个牌子卖得俏,就有很多的假冒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2023-06-07
    252人看过
  • 业主收房留心猫腻
    辛辛苦苦挑选了一套房子,经过了半年多之后,房子终于做好了,可业主这时才发现,收房时“猫腻”还不少——没有验收合格证书房子交得不明不白提醒一:各种收房资料要看齐一些市民反映,由于对收房程序不太了解,收房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开发商通知业主正式宣布房子已经完工,并具备合同的各项交付条件。业主到现场收房时,必须要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以下文件:一是《建筑工程竣工备案表》,二是房屋的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三是国家认可的专业测绘单位出具的关于住房面积实测数据和公摊面积的报告。同时,业主要查看房屋条件是否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有出入。如果开发商不能提供这些文件,业主就应该拒绝收房。催促业主尽快收房出了问题再也不管提醒二:和开发商共同验收新房不少市民在合同上约定了收房期限,不按期限收房要交违约金,部分开发商利用这一条款催促业主收房,然后对房屋存在的问题就不管不问了。这个时候,业主出现问题就很难找到开发商。提醒:一
    2023-06-10
    472人看过
  • 银行提前还贷暗藏猫腻当心早还却要多付利息
    当心早还却多付利息尽管眼下仍属于低息周期,专家并不建议提前还房贷,但一些怕负担又心急的市民还是忍不住要提前还贷,图个无贷一身清。然而,随着今年监管机构屡屡收紧银行信贷银根,导致今年提前还贷并不太顺利。一些银行在提前还贷业务上,在贷款细则跟客户玩心眼,不明就里的客户若不小心,可能不仅多花了钱还投诉无门,白白吃哑巴亏。那么,提前还贷到底存在哪些潜规则呢?猫腻一:提前预约排期长今年2月初,网民费先生曾打算用手头积攒起来的一笔钱加上年终奖,提前还贷一部分。然而,他到建设银行咨询时,却意外地被告知要提前两个月预约才可以还。在费先生看来,这恐怕是银行拖延时间以收获房贷利息的一种手段。费先生算了算,哪怕不算办理手续等系列流程需要的时间,单单算预约排期的两个月,费先生就不得不多支付近2000元的利息。据悉,若借款人提前还贷,贷款利率从办理日更新合同的同时变更贷款利率,而预约排期中发生的利息支出,仍将由借款
    2023-06-10
    449人看过
  • 商家促销“猫腻”种种防止上当教你几招
    本报讯春节将至,绍兴各大商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为了防止商家借“促销”的名义进行“猫腻”活动,市消协发出2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节日购物时要多加小心。细数促销陷阱1、促销活动名不符实。如有的商家打出宣传标语“全场购物3折”,实际上只有极少量是打3折,大多数物品只打8、9折甚至不打折。而有的商场甚至是先抬高了商品的价格,在此基础上再打折,打折下来的价格没比原来实际价格优惠多少。2、购物返券圈套多。商场返券愈演愈烈,“满就送”、“高返券”必然产生巨大诱惑,但是精明的商家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低价背后的数字游戏让人一时难以明白,尤其是返券设立的连环套规则,往往让消费者不胜其烦。如有的商家返券分a、b券;有的柜台只返券不收券却不在明显位置标注;有的返券规定必须当天使用,过期无效;有的则规定了在一个柜台消费返券的最高金额。3、虚搞活动摆噱头。许多经营者在促销活动前期宣传得很诱人,到了该实践的时候,却能躲
    2023-06-07
    262人看过
  • 消费者购机时谨防五大猫腻
    消费者对手机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手机质量令人忧。去年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达149件,占手机消费投诉的47%.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动关机、黑屏、按键失灵、通话质量差、短信发不出去、电池无法充电或充电后达不到产品说明书中标明的使用期限等方面。其次是维修问题多。主要表现在手机维修过程中主机或部件被遗失;维修时间周期长;更换部件时间拖沓等。其中,手机屡修屡坏的问题很突出,去年及今年一季度的投诉有78件。不少手机是越修越坏,原来只是小问题,送修后却产生了新问题或大问题。主要原因是维修人员不负责任,部分维修点将零部件以旧换新、以次充好。第三,伪造手机进网许可证的现象严重,去年共接到投诉12起。第四,经销商逃避三包。在卖手机时,部分手机经销商故意乱填三包凭证或不开正规发票。这样一来,手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时就会缺乏证据。针对这些情况,区消协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一、选
    2023-06-07
    320人看过
  • 消费者买车要小心购车合同猫腻
    消费者过车签订合同时要小心购车合同的猫腻,本文案例显示合同中,经销商表示将赠送车身膜、脚垫、行车记录仪、座套及真皮座椅。同时,销售人员称,在新车验车后,可以到装饰店中加装赠送的装饰。但此后,程先生多次催促经销商何时能够做装饰,但销售人员一直推脱。事件回顾最近,想换车的程先生看中了厂家指导价12.78万元的一款新车。在4s店询价并确定购买车型时,由于程先生在北京交纳社保证明不足一年,4s店无法办理分期付款,无奈中程先生只能转投其他经销店。正在此时,程先生在位于昌平区天通苑附近的一家二级经销商处,被销售人员告知能够为其办理购车业务,只是贷款利率要高于4s店的标准,急于用车的程先生最终决定在该店购买车辆。不仅能办贷款,而且店内该车型的优惠幅度也比4s店要高2000元,感觉挺合适的。程先生表示。然而,看似顺利的购车流程,却在购车合同环节暗藏陷阱。据了解,合同中,经销商表示将赠送车身膜、脚垫、行车记
    2023-06-05
    261人看过
  • 买房前务必实地查看当心二手房"入住率"猫腻
    “在推销的时候说是入住率有60%以上,可我在买了房子之后却发现1000多户的住宅小区,住进去的还不到100家。晚上空荡荡的,住在那里都有点怕。”昨日,南昌市民陈琳向本报反映,为了顺利卖房赚取中介费,有些房产中介在“入住率”上玩起了猫腻。针对此种情况,省消协昨日提醒广大消费者,买二手房一定要实地查看,千万不要相信中介的虚假宣传。看房之后,务必要签订详细的购房合同,一旦出现问题也好维护自己的权益。据陈小姐反映,她在南昌市新建县一家房产中介看中了一套二手房。但是考虑到小区离上班的地方比较远,而且自己在新建又没有多少朋友,陈小姐就特别问及小区的入住率怎么样。“要不那么大的一个小区就住了几家子人,那配套设施啊什么的肯定跟不上,自己住在那里还不跟个坐牢房一样。房产中介的销售人员可能也是看到了我这一点,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口口声声承诺,小区的入住率达到了60%以上。可等我交钱住进去之后才发现入住率根本没
    2023-06-10
    493人看过
  • 暗里抬价再打折扣建材网上团购小心猫腻
    网友在互联网上以团购方式购买瓷砖,本想省钱,没想到送货上门时,商家只送到小区门口,并表示送到家中需另外付费。近日,商家这种做法在部分装修团购论坛引来不少网友热议。记者调查发现,用远比市场零售价低的价格购买产品,是团购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由于此类购物方式兴起时间不久,操作中仍有不少猫腻。案例:售后服务“短斤缺两”市民陈先生今年参加了一次团购,购买了某品牌的瓷砖。商家承诺免收运费,而且满口答应一定送货上门。没想到,几天后商家送货时,将瓷砖运到楼下,说什么也不肯搬上楼了。“工人还说,如果要将瓷砖搬到家里,需要按楼层付费。”陈先生家住6楼,没有电梯,根本无法一个人搬运瓷砖。迫于无奈,他只得付了60元搬运费。陈先生在网上发帖询问,送货上门只到楼下是否有道理?大多数网友认为,商家是故意钻空子,变着方法赚运费。团购看似赚到了便宜,售后服务上反而吃了亏。对策:订单详细列明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易先兰表示
    2023-04-22
    191人看过
  • 谨防旅游合同藏"猫腻"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省会很多市民已经开始盘算着外出旅游了。但是,从媒体对春节期间的旅游盘点来看,部分地方混乱的报价、霸王条款、歧视性收费、含糊的宾馆标准,这些藏于旅游合同里的猫腻,着实给游客添了不少堵。这也为省会市民提了一个醒:在准备报团进行春季旅游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旅游合同里的那些伏笔。随着旅游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旅行社纷纷采用压低报价的方式招揽游客。从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反馈来看,同一日程、同一线路的价格最高竟相差近3000元。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在诱人的旅游合同背后,却隐藏着消费者不易察觉的伏笔。如一些号称全程无自费的线路,往往会把购物店作为必去景点标注于格式合同内,以此诱导游客前去购物。另外,对老人孩子等消费意愿不足人群多加费、对宾馆星级标准含糊其辞等潜规则,也是旅游合同里一些常见的猫腻。据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部分旅行社没有使用规范性旅游合同,而是使用
    2023-06-09
    87人看过
  • 浙江台州市消保委提醒:团购藏猫腻消费要当心
    台州的林小姐看到某知名团购网站的港式茶餐厅的团购活动,原价338的套餐只要155,菜品数量十分丰富,林小姐觉得十分实惠就参加组团活动。几天后,林小姐和朋友前去用餐时却被服务人员告知由于使用团购券人数过多要等待,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进入餐厅。坐在所谓的Vip用餐区,林小姐想叫服务员来上茶水都十分不易。服务员一上完菜就走人,态度冷漠。更让她气愤的是团购上写的是冰激凌西多士,上来的却只是小了一半的西多士,而服务员却称冰欺凌已被面包吸收了,蜜汁叉烧也只有可怜的几小块,而随券赠送的菠萝油则被告知已卖完。港式茶餐厅最不缺的应该就是菠萝油了,这明显是商家不想兑现承诺。林小姐十分气愤。消费者利益频频受损正是影响当前团购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原因,就目前消费市场团购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忽悠型。打预约的幌子做时间文章,如美容消费以客满为由将优惠时间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让消费者不得不自动放弃。还有一些电
    2023-06-07
    197人看过
  • 美发店猫腻多
    去美发店花600元烫发,店方给你用的可能是标价300多元的烫发水,更可怕的是,这300元的烫发水,可能和花100元烫发用的是同一瓶仅值十几块钱的材料!而这一切,全凭发型师能言善辩的一张嘴来“诱导”!这就是一个从事美发行业7年的青年辞职后自曝的内幕。同样产品价差很大今年27岁的宋元(化名)这两天被打工的美发店辞退了,原因是他没有把标价500元的烫发产品推销出去。昨日,宋元向记者自曝出了美发行业的种种黑幕。他说,现在的人烫发、染发比较频繁,“适合受损发质”就成了美发产品最大的卖点。一般顾客进来时,他们就极力推荐此类产品,并拿出价目表给顾客看。宋元举例说,像他打工的位于东大街的某烫染广场,价目表上表明了八种价位,但其实只有四种产品。记者调查:昨日,记者来到宋元工作过的西安市东大街某烫染广场,以消费者身份提出烫发。工作人员拿出价目表,从98元到680元,八种价位不等,但只有四种产品。当问到“受损发
    2023-06-07
    88人看过
  • 干洗店“猫腻”多
    市民呼吁:尽快出台洗衣行业标准(舆情关注·关注最新民众声音)近日,市民周女士向本报反映,前不久她将自己和老公的大衣一同拿到干洗店去洗,没想到自己的衣服不仅缩了水,就连他老公的大衣也被染了色,到干洗店理论,结果被告知没有协商的余地,只能按照洗衣费的十倍进行赔偿。而记者在采访时也了解到,由于干洗行业发展不健全、缺乏标准约束等原因,原本是便民服务的干洗消费却成了投诉热点。对此,市民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行业标准,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现象:千元大衣干洗后缩水、染色原本是洗涤衣物,结果却适得其反,两件衣服一件缩了水,另一件被染了色。家住五老村的周女士提起最近干洗的经历是一肚子气。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将一件1000多元的大衣和老公的一件800多元的大衣一同拿到干洗店去洗,取回时发现自己的大衣严重缩水,而周女士老公的大衣也由原来的灰色染成了黑色。很明显不是干洗的,但店主不承认,我总不能为了这不到200
    2023-06-07
    441人看过
  • 谨防房屋买卖合同猫腻
    市民陈先生家住市区繁荣路五金市场附近,虽然近来楼市不景气,但他发现自家楼下的走道里却经常有各种现金购房的信息。最近,他看中了市区一处门面房,因为自己手头现金不够,打算将老房子出手,于是根据楼下的购房信息联系中介。不过,一番了解后,他最终放弃了卖房的打算。一方面是出的价太低,另一方面是不能一次性给全款,只给一半,然后签代理合同。这些东西我不懂,所以就放弃了。陈先生无奈地说。对于陈先生所说的情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行情不振,淮安楼市进入了买方市场,部分胆大的中介逆市抄底,其中一些不法中介混杂其中,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房屋买卖合同将风险转嫁给房主,而以个人名义现金收房就是其中一种。一般现金收房的中介与业主谈好价格后,再与业主一同去公证处办理房屋出售或者出租全权委托公证。业主在收到房款后便将房产证等相关证件交到了这位购房个人手中,至此就以为完成房屋买卖交易。实际上,这种情况下,不管中介进行何种交
    2023-06-09
    165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人
    词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法人
    相关咨询
    • 买卖二手房一定要小心房主的哪些猫腻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19
      买卖二手房要小心房主玩以下猫腻:房屋手续可能不齐全;有些二手房在转让时,还在被别人租赁;房产如为夫妻共同财产或有其他共有人,而未征得其他人同意。
    • 4s店合同说送防爆莫就是全车贴膜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5
      违法,抓到要没收,罚款或治安拘留,严重的还有可能涉嫌非法持有警用装备罪。
    • 电商门店藏猫腻怎么办?有什么猫腻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12
      电商专供藏猫腻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欺诈。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投诉或者如果已经构成欺诈罪,可以直接进行起诉处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 贴膜机动车上路违法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4
      1)新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已经在2012年9月份开始实施。新国标规定,前风窗玻璃及风窗以外玻璃用于驾驶人视区部位(指驾驶人驾驶时用于观察后视镜的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等于70%。所有车窗玻璃不得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和校车所有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应大于等于50%,且不得张贴有不透明和带任何镜面反光材料的色纸和隔热纸。 2)所以说罚你200元是有法律依据的,如果对交警
    • 电商存在的猫腻?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30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