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事实借钱是否算是诈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1 21:23:32 259 人看过

虚构事实借钱是否算诈骗要看具体情况。看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符合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一、触犯诈骗罪是如何定性的

触犯诈骗罪的定性: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8: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在诈骗案中只是虚构了事实算诈骗吗
    一、在诈骗案中只是虚构了事实算诈骗吗制造虚假事实或者故意掩盖真相的行为通常都构成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的核心动机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富,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不合法的利益,通过歪曲事实、编造谎言等手段误导受害人,致使其在认知上产生错误判断并最终受到损失的即为诈骗罪;2、当诈骗公私财物的金额达到法定标准时,将面临监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判决,同时还需承担罚金;若诈骗金额巨大或者案件情节严重,将遭受三年以上至十年间的有期徒刑刑罚,并且同样要负担经济罚款。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尽管犯罪嫌疑人事先欺骗了受害人,但受害人自身在判断力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不影响该犯罪行径的成立。在此种情形下,构成犯罪的前提仍须让受害方对行为人所陈述的内容产生误解,进而错误地做出财产处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4-04-23
    108人看过
  • 已经结婚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借钱算诈骗吗
    一、已经结婚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借钱算诈骗吗基于缔结婚姻关系这一特殊原因而实施的欺骗行为,若涉及到非法获取他人巨额金钱,将会被认定为构成了犯罪行为——即诈骗罪。对于该类罪行的情况下,国家规定的立案标准具体规定如下:利用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真相的手法,诱使他人将超过三千元人民币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在此条件之下,公安机关应当依法进行立案侦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地区针对此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则可能存在差异与变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涉嫌犯罪。若数额较小,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事惩罚,同时还会受到罚金的罚款。如数额较大或者符合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处罚。当诈骗金额达到特别大的级别,或者出现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也需要承担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附加刑罚。但请注意,以上法律条款
    2024-04-18
    375人看过
  • 是否必须虚构事实才能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中虚构事实是在诈骗过程中发生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中虚构事实是在诈骗过程中发生的。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
    2023-07-05
    223人看过
  • 虚构工程借钱有借条是诈骗吗?
    一、虚构工程借钱有借条是诈骗吗?虚构工程借钱有借条有可能会构成诈骗,诈骗罪数额巨大的标准量刑是按照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追究责任。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达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
    2024-01-12
    490人看过
  • 虚构事实借钱不还,法院会判诈骗罪吗
    一、虚构事实借钱不还,法院会判诈骗罪吗虚构事实借钱不还,法院不一定会判诈骗罪:1.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理由,使他人陷入错误意识处分财产的,则成立诈骗罪;2.用虚假理由来借钱,取得财产的,但是行为人也承诺了其债权债务关系,承认对他人的财产性利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一直拖着不还,并不成立诈骗罪,只是民事上单纯逃避债务的关系。二、诈骗罪立案处理流程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控告人的举报,或侦查机关自行发现犯罪线索,予以立案侦查。2.移送审查起诉。侦查机关侦查终结,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公诉,提交起诉意见书,并附全案证据。3.提起公诉。检察院经对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案件进行审查,对认为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证据不充分的案件,退回补充侦查。4.法庭审判。人民法院受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组织控辩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辩论,听取被告人的陈述
    2023-10-03
    82人看过
  • 什么是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
    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是指诈骗者凭空捏造或者编造不存在的虚假事实,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财物被骗,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审查确定案件性质。如果确有犯罪事实,符合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的,刑事追诉期限为五年,不构成犯罪属于治安案件的,追诉时效期限为六个月。受害人可在六个月内报警,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治安处罚。什么是票据诈骗罪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德国籍犯人是可流通转让的信用支付工具。广义的金融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狭义的金融票据仅指汇票、本票和支票。作为一种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金融票据具有有价性、物权性、无因性、要式性等特点。有价性即金融票据以支付一定金钱为目的;物权性即占有票据就享有物权,持票人可以依法向票据债务人行使请求权;无因性即持票人出示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对取得票据的原因不负证明责任;要式性指
    2023-08-11
    369人看过
  • 虚构事实借钱投资
    首先,诈骗罪虽然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采取的都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都是使己方获得了非法利益,而令他人遭受了经济损失,但并非只要行为人采用了欺骗的方法就可认定该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罪与一般的民事欺诈行为在行为的实际履约能力、目的和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诈骗犯罪中行为人事实上不具有实际履约能力或潜在的履约能力,无履约的行为和愿望,在骗取财物后即逃匿,进而也就可以认定为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一般民事欺诈中行为人一般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虚构的民事行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行为人一般都是积极履行双方约定的义务,至于后期发生无法还款的民事纠纷,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公司正常破产、不可抗力等。其次,在一般的民事借款纠纷中,有时行为人会为了解决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而虚构借款用途或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获得对方信任,但不能据此就认定该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构成诈骗罪,应当从行为人借款的
    2023-04-03
    60人看过
  • 借了钱没还虚构事实说还了是炸骗罪吗
    虚构事实借钱不还,如果数额较大,就构成诈骗罪。一、有一朋友到处借钱借了几百万现跑了算诈骗吗借款后失踪,不一定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借钱不还是否属于诈骗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如果单纯的借钱,并立有借条,只是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属于民事纠纷。如果是借钱故意不还是构成诈骗的。也就是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二、骗财骗色怎么让他受到法律上的制裁报警,由公安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治安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骗财的话构成诈骗罪,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被骗的金额达到三千元的即构
    2023-06-23
    394人看过
  • 否认借款事实算诈骗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否认借款事实算诈骗吗在借贷过程中,当事人对某些重要信息进行隐瞒并不必然导致诈骗罪的认定。倘若该借款者在融资时对关键事项有所隐藏,并且其行为主观上存在着恶意侵吞贷款人资金的企图,那么这种情况便可被归类为欺诈做法,具体表现形式即为,当欺诈金额达到法律所规定的较大标准后,将以犯罪的性质追究相关责任。反之,假如借款者并无非法占用他人资产的主观意图,那么这类情况并不构成我们常说的诈骗罪行。通常意义上来讲,诈骗乃是一种通过编造虚假情节或掩盖真实情况的方式,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核心目的,从而导致公众财产损失的违法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装修公司把钱给了工头
    2024-07-09
    242人看过
  • 虚构事实借款时属于合同诈骗吗
    行为人在虚构事实向他人借款的同时若有合同诈骗的行为的,一般属于合同诈骗。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事实借款时属于合同诈骗吗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
    2022-07-14
    111人看过
  • 借钱隐瞒事实,是不是诈骗罪
    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一、债务问题被起诉还不上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债务人被起诉后仍还不上债务的,法院可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如果债务人被判定是暂时无力偿还的,那可以和债权人协商处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请求法院作出判决。债务人可争取分期偿还。永久无力偿还的,那债权人只能在法院审决后,用债务人个人的现有财产进行清偿。二、个人欠债还不上怎么办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债务人有像债权人行使清偿债务的义务,如果短期内没有能力偿还的,债务人经与债权人协商同意或者法院判决,债务人可以进行分期偿还;如果是有能力偿但拒不偿还的,则由法院判决进行强制偿还。债务人无力偿有两种的情形: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三、别人不还钱如何起
    2023-03-25
    297人看过
  • 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算诈骗吗
    一、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算诈骗吗针对每种不同情况,我们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处理。在诈骗犯罪中,其客观方面主要体现为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个特征。即便没能成功地去虚构事实但成功地掩盖了真相,亦有可能会被归类为诈骗罪行。对于诈骗公共及私人财物的行为,若所涉金额达到一定程度,便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惩罚,同时还需承受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惩罚。若涉及金额甚巨或是存在其他严重状况,则将面临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也须接受相应的罚款或没收财产。此外,对此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特别条款,还可能面临更加严厉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以及相应的罚款或没收财产的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
    2024-03-04
    164人看过
  • 虚构身份借钱诈骗罪吗?
    虚构身份借钱是否构成诈骗,需要看视具体情况而定,判断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实务中,有人在借钱的时候害怕对方不借,会采用虚构方式,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就不构成诈骗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25
    461人看过
  • 虚构事实借贷合同诈骗有什么处罚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合同诈骗罪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其客观鉴别标准,关键是看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所以合同诈骗,简言之,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怎样处罚以借贷为名义的合同诈骗的处罚规定有:诈骗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金额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2023-08-05
    379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虚构事实借钱诈骗立案标准虚构事实借钱诈骗立案标准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5-10
      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定罪量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 虚构事实借钱算诈骗么?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15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
    • 以虚构事实骗取工资是否构成诈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9
      上述行为虚构事实,以达到骗取工资的目的,明显属于诈骗,达到法定立案数额的,即构成诈骗罪。一【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诈骗罪的基本概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基本要件:(1)主体方面,行为人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客体方面,诈骗行为必须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3
    • 借条写了虚构事实算诈骗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9
      虚构事实借钱不算诈骗,但是,以加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构成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 以虚构事实借钱为由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规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11
      应当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