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生证在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需要夫妻两个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结婚证。
办理流程:
步骤一: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到女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到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
步骤二:填写夫妻双方基本情况后,由双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盖章。
步骤三: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对《生育服务证》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交由当事人保存。特殊情况:对于想要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按照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程序申报,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发给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同时收回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一、准生证的办理程序有哪些?
1、先到准备给孩子上户口的父母其中一方的城市计划生育部门领取空白的《生育服务证》。同时,根据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开始收集材料。
2、由女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初婚初育证明》。
3、双方如果准备在生育服务证上填写工作单位,那么还得有双方单位开具的证明,并且在《生育服务证》上加盖单位公章。故建议,可以有一方写无业。
4、将盖完单位公章的《生育服务证》拿到女方的街道计生委盖章。
5、完成上述4条任务后,拿着《初婚初育证明》、身份证、户口本去小孩将来落户的城市计划生育部门办理《生育服务证》。
二、办理准生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结婚照片两张。如属未婚生育或未婚收养者,持宝宝出生证或宝宝收养证;
2、夫妻双方到各自的户籍所在地的计生部门领取一胎婚育证明,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盖章。
3、带着所有证件及怀孕的医院诊断证明到女方计生部门办理准生证。
4、孩子出生后带一胎准生证到医院登记,医院出具出生证明,孩子姓名取好后拿着证明到计生部门登记,计生部门会给医院出生证明,带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及证明到公安局办户口。
-
现在生育第一胎未办理准生证需要补办吗
451人看过
-
未婚生育再婚办准生证是第一胎吗
216人看过
-
二胎准生证办理程序生育二胎到哪办理
297人看过
-
准生证是否对第一胎生育有影响?
326人看过
-
生第一胎有没有办准生证
55人看过
-
怎么办准生证第一胎
220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女性办理生育的第一胎应该要办理哪些准生证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5现在不需要办理出生证明,生孩子需要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明。生育登记证的作用:1。男女结婚后,如果孩子,必须先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明。医院。计划生育相关部门要查这个证。有了这个生育服务证,就意味着国家批准你生合法的孩子。2、怀孕7个月,你应该依靠这个生育服务证来启动你的生育保险程序。三、育龄夫妇持《生育服务证》接受围产期医疗保健服务,根据需要选择参加宣传、咨询、培训,并接受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服务。四、新
-
已生育一胎再婚能否办理一胎的准生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5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2)请注意:条例中说的是,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也就是说,之前的子女算一胎,现在批准的是再生育一个,算第二胎。
-
二胎准生证办理程序生育二胎到哪办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131、先办证,再怀孕 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妻,必须在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方可怀孕,不要到怀上二胎才去办证,这样做不符合国家规定属于计划外怀孕,要接受罚款。 2、仔细阅读当地计划生育条例 首先仔细阅读当地计划生育条例,如达到政策规定的条件后及时办理生育指标。如:双独生子女间隔4年可以申请二胎指标,那么夫妻就到孩子4岁的时候去申请。另外最好把全家的户口挪到一个户口薄上,对后续开各种证明有好处。
-
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去办理二胎的准生证,二胎准生证哪些时候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9生第二胎需要提前办理二胎准生证。生二胎先怀孕后办准生证属于违法情况。也就是说,在你准备要第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申请办理二胎准生证了。关于申请第二孩生育服务证有关多长时间的问题,从当事人申请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批准,一般需要70天,其中当事人应提供申请第二孩生育证材料,所需材料如下:由申请人随带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一孩准生证、结婚证、妇检卡,到所在村填写《再生育申批表》,如有双查未到位,需填写《责
-
二胎准生证怎么办?再婚生育第三胎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02全国已取消准生证,计生办已无准生证业务,夫妻需要生育的,自行安排生育。但是生三胎是违反计划生育法的行为,生三胎后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