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的盲聋哑人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4 15:20:22 210 人看过

对于聋哑人需要翻译人员的规定,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

1、翻译人员的概念、条件。

翻译人员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为参与诉讼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少数民族人员、盲人、聋人、哑人等进行语言、文字或者手势翻译的人员。

翻译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1)能够胜任语言文字翻译工作,有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能力。

(2)应当与案件或者案件当事人无利害关系,否则应当回避。

2、翻译人员的诉讼权利、诉讼义务。

翻译人员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1)了解与翻译有关的案件情况。

(2)要求公安司法机关提供与翻译内容有关的材料。

(3)查阅记载其翻译内容的笔录,如果笔录同实际翻译内容不符,有权要求修正或补充。

(4)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经济补偿。

翻译人员在刑事诉讼中应当承担以下义务:

(1)实事求是,如实进行翻译,力求准确无误,不得隐瞒、歪曲或伪造,如果有意弄虚作假,要承担法律责任。

(2)对于提供翻译活动所获知的案件情况和他人的隐私,应当保密。

一、检察人员担任翻译人员不属于法定回避情形。

检察人员担任翻译人员应当遵守诉讼程序规定,依法客观公正履行职责。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回避情形,简而言之,就是因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处理存在利害关系,或因存在职责冲突,导致不得参与诉讼。检察人员存在应当回避情形自应回避,更不得担任案件翻译人员。

与办案人员不得同时担任证人、鉴定人、辩护人等不同的是,检察人员担任翻译人员并不存在职责冲突,甚至可以说,即便是办理案件的检察人员同时担任案件翻译人员,也不存在工作职责冲突的问题。以工具论的观点看,一个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的翻译人员本质上与同声传译的机器没有区别。客观公正是司法对办案人员的必然要求,检察人员担任翻译并不必然导致其丧失客观公正立场。翻译人员是协助和服务诉讼工作的,与办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相辅相成的,根本不存在职责冲突的问题。试想一个掌握某项语言特长的办案人员与存在语言障碍的诉讼当事人之间如能顺畅沟通,对于提升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都是大有裨益的。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对翻译人员能否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同时担任翻译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检察人员不应在同一案件中担任不同阶段的翻译人员。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当中对盲聋哑人主要是有提到,审判这部分人员的话必须要给其配备翻译员,而且翻译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刑事诉讼的过程当中,帮助盲聋哑人争取其合法的权益。而且我国刑法当中规定的盲聋哑人犯罪,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吗?

不能。根据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九十条的规定了七种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其中第一条就是“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情形。因此,在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情况下,即使满足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也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社会上有很多人犯罪,其中也不缺乏一些身体上存在缺陷的人,比如聋哑人,等等。对于他们的犯罪,原则上是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的,因为他们属于刑事责任能力的减弱的一类人,所以对于法益的侵害作用会小一些,但是还是要依法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1: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法相关文章
  • 聋哑人犯罪的法律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
    聋哑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刑法》第19条,规定了对精神病人、聋哑人与盲人的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一、哪些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有下列几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1、75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自首的罪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影响和决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决定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以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因素,其中包括人的年龄情况、精神状况和重要的生理功能状况等。1、刑事责任年龄。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
    2023-02-21
    440人看过
  • 盲聋哑人违法犯罪如何认定罪
    聋哑人犯罪的行为特点:聋哑人违法犯罪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盗窃、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2)因报复行凶的违法犯罪;(3)为满足生理欲望的性违法犯罪;(4)诈骗钱物的违法犯罪。聋哑人的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1、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目的明确。聋哑人违法犯罪大多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甚至以此作为掩护手法。他们作案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财物,另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社会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而发生的侵犯公民人身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社会群体对聋哑人违法犯罪缺乏防范,大多对其抱着同情的态度,使其容易得逞。聋哑人在钱财上,一般不大可能像健全人那样侵占、受贿,他们围绕钱物往往采取最直接、粗暴的偷盗、抢劫、抢夺方式。2、团伙犯罪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情节恶劣。聋哑人团伙违法犯罪作案频率高且快,作案时分工明确。一些聋哑人团伙在实施抢劫、抢夺时,手段凶残,社会危害性极大。3、被他人引诱、教唆、操纵作案。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引诱、
    2023-06-14
    162人看过
  • 聋哑人法律援助的规定是什么
    (1)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2)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3)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一、法律援助的重要意义(一)保障人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基本权利法律援助就是典型的“人权工程”,其实质也是“民生工程”,它可以帮助困难群众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解决就学、就业、就医、居住、养老等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二)促进平等:实施法律资源再分配法律援助制度就是针对法律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由国家对公共法律资源进行再分配。国家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或减免的法律服务,尽可能地克服他们在各种法律活动中的劣势,平
    2023-03-29
    334人看过
  • 聋哑人故意伤害辩护量刑规定是怎样的?
    一、聋哑人故意伤害辩护量刑规定是怎样的?聋哑人故意伤害辩护量刑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罚。量刑规定:根据是否构成什么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认罪态度、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等因素确定。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
    2023-06-18
    300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十九条【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的量刑】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解释】本条是关于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如何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本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其并未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因此,应当对其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负刑事责任;二是对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行为人具有又聋又哑或者眼睛失明的生理缺陷,属于生理发育不健全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了解事物,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和影响,辨认事物的能力也会低于正常人。因此,对他们的处罚要轻于正常人。但由于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实施犯罪的情节,造成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体情况不同,处罚的轻重程度也应不同,因此,本条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3-06-11
    485人看过
  • 聋哑人的离婚规定主要是什么
    我国法律没有单独对聋哑人离婚作出规定,所以和普通人离婚程序一样。先进行协商,可以协议离婚的就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能的话就只能诉讼离婚了。一、夫妻婚后有孩子离婚程序怎么走夫妻婚后有孩子离婚程序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第一,双方可以协议离婚,达成一致协议的,双方共同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第二,诉讼离婚。准备离婚起诉状,交纳诉讼费用,法院受理后,准备好证明夫妻关系破裂的证据材料,准备开庭。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二、什么是
    2023-03-14
    303人看过
  • 什么是聋哑人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
    聋哑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为: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聋哑人犯罪的案件可以根据行为人辨认、控制能力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什么算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讲到过什么叫做刑事责任,那么这里就会引出一个相关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人。在法律上,根据具体情况又细分为了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叫做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指的是行为人虽然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部分的、残缺的,这种人便属于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从两个方面讲:第一,从年龄上看,有可能他是已满14周岁,但是未满16周岁的人。这种情况下由于他只对抢劫、强奸等八种罪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是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人;第二,不具备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所拥有的能力是部分的、残缺的。最常见到的就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
    2023-03-08
    57人看过
  • 聋哑人或盲人应该如何为他们的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聋哑人、盲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尽管聋哑人或盲人身体残疾,但他们的精神或智力健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环境,有的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又不会因为身体残疾而完全丧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聋哑人、盲人犯罪,应当承担与正常人相同的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聋哑人毕竟有生理缺陷,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还会给他们的教育带来不便,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对错的判断。因此,对他们的惩罚可以比普通人轻。但是,由于上述身体缺陷人的犯罪情节、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以及上述身体缺陷人的具体情况,处罚的程度也应当有所不同。因此,刑法规定:“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宽、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即是否从宽、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23-05-31
    444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怎样
    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1.补充侦查的情况有两种。即如果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审查之后,需要补充侦查时,既可以决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决定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但是,如果是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的,则不能退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68条和第269条规定,对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从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人
    2023-08-04
    476人看过
  • 聋哑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聋哑人与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甚至可以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聋哑人不能融入社会生活,重要功能丧失可能会导致人的交流与认知能力下降,其控制自己行为能力与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也弱于常人,所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可以从宽处罚。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情况不同,处罚的轻重程度也应不同。聋哑人犯罪是否可以从轻减轻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罚。对于犯罪行为与其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联系的,如过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实施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财产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视等刺激时因冲动发生伤害的案件,考虑到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别的生理、心理状况,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从宽处罚。但
    2023-07-02
    78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聋哑人有哪些规定
    我国刑法对聋哑人犯罪的规定为: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要求犯罪分子又聋又哑才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只是耳聋但是可以说话;或者只是哑可以听见的,则不适用该规定。一、什么情节可以免除处罚?存在以下情节可免除处罚: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残疾人需要服刑吗一般需要服刑的。如果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犯罪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三、减轻处罚的条件减刑处罚分为应当减轻和可以减轻两类,其中应当减轻处罚的条件包括
    2023-03-28
    318人看过
  • 聋哑人怎样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聋哑人犯罪也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刑法》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对其实施的处罚按照法律规定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而不是应当。既然不是应当,也就是说不是必须。一、犯罪后争取轻判犯罪处罚的情形有哪些犯罪后争取轻判犯罪处罚的情形有:1、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2、对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3、犯罪后自首,有重大立功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想在犯罪后争取轻判的,应该尽快自首,主动归还赃物,赔偿,避免潜逃犯罪。二、刑事案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哪些情形(1)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2)应当减轻处罚的情节:造成损害的中止犯。(3)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2023-03-24
    201人看过
  • 教唆盲哑人犯罪的刑罚
    刑事责任年龄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犯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被教唆人犯了(包括预备和实施)所教唆的罪,并且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犯罪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表现为一因一果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多因一果的形式,不管是一因一果或是多因一果,教唆人都构成共同教唆犯。教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金钱、物质、美女以及其他方面的好处引诱他人犯罪;有的以嘲弄、蔑视或者侮辱的手段刺激他人实施犯罪;有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胁迫他人犯罪;有的利用封建迷信教唆他人犯罪等等。教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教唆、有文字教唆、还有动作教唆等等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而且还侵犯了他人的身心
    2023-07-06
    63人看过
  • 聋、哑、盲人如何办理结婚登记
    聋、哑、盲人在生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类人员该怎么办理结婚登记?1、办理结婚登记需要提交什么资料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应当提交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含有效临时身份证,下同)和三张大二寸同版近期半身免冠合影证件照片(少数民族是否免冠,从其习俗)。户口簿与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当事人应当先到有关部门更正。关于户口簿、身份证的特例处理:(1)当事人无法提交户口簿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公安部门或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含公安派出所以及负责集体户籍管理的单位、组织)出具的户籍证明办理结婚登记,户籍证明应当加盖公安部门公章或者户口专用章。(2)当事人属于集体户口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集体户口本内当事人的户口卡片或加盖单位印章的记载其户籍情况的户口簿复印件办理婚姻登记。(3)当事人未办理落户手续,无法提交户口簿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公安部门或者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迁移证明(含正在办理
    2023-05-05
    5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刑事诉讼法
    相关咨询
    • 盲聋哑人的刑事诉讼法是如何规定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1-08-0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对精神病人、聋哑人与盲人的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刑事诉讼法关于聋哑或盲的人有什么规定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1-05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2)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不适用于简易程序。
    • 盲、聋、哑人等怎样订立?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下遗嘱,处分自己遗留的财产,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这项权利不因公民是聋、哑或盲人而受到限制或被剥夺。我国法律一贯待别强调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他们的遗嘱能力的确认和保护当然也不例外。不识字的又聋又哑的人要想立遗嘱,法律规定他可以请人代书。即根据《继承法》第17条第3款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亦场见证,由其中1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
    • 如何判断盲人和聋哑人的刑事责任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如何认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1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们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应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认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法律规定对他们的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