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生错误治疗导致死亡的责任是什么?
医务人员医疗过失致死根据具体的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在患者死亡的情况下,如果医疗过失性质严重,应承担刑事责任。
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肯定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医疗过失性质是非常严重的,就已经构成医疗事故罪,《刑法》中医疗事故罪的量刑一般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在患者已经死亡的情况下,对于院方来说就不是简单的医疗事故了,相关医务人员必须为此担责。
刑法解释:第三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定义、量刑】
第三百三十五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医疗事故致死赔偿的标准
1、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死亡赔偿金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2)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其他
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
死亡赔偿金赔偿的对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龄太小,赔偿20年就完了,年龄大一点的就是年龄每增加一岁就减少一年。死亡赔偿金采纳了系“继承丧失说”,并非精神抚慰金,其计算公式为:
(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
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4)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5)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医疗过错本身也有大有小,可造成患者死亡是最严重的后果,只要患者死亡确认是因医疗过错造成的,对患者负直接责任的医务人员已经涉嫌犯罪。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之间需要首先构建相互信任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医务人员的工作,医务人员的玩忽职守很容易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
医生给治疗错误有责任吗?医疗错误怎么追责
137人看过
-
医生误诊错过治疗时机造成死亡有责任吗?
50人看过
-
首诊失误导致治疗延误女孩死亡医院被判承担责任
415人看过
-
医生治疗方案错误导致延误病情怎么办
90人看过
-
医院治疗错误医院有责任没
480人看过
-
治疗延误致患者死亡医院被判负全责
68人看过
-
医院延误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的,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9因坚持“先缴费”而延误患者救治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或医院负责人可能会被判刑坐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
-
-
医生治疗方案错误导致延误病情该怎么办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31.如果确实存在误诊的话,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 1、双方自愿协商(适用于赔偿数额在5万以内的); 2、向医院所属地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适用于赔偿数额在15万以内的); 3、向医院所属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申请行政调解(能满足患方预期的可能性很低); 4、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获得公平公正的赔偿)。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
-
医院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责任谁负?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9医院存在误诊的过错,错误施行手术彻底破坏了病人的体质,导致病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比较明确的。 因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害属于医疗事故纠纷(其中包括了医疗过错和过失),医疗过错并不独立区分出来单独鉴定,而且就鉴定的学术专业权威性而言,普遍认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高于司法鉴定。 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合意的律师,但到较远的异地聘请律师的,一来律师办案不便,二来您所支出的律师办案费也相对会高,所以,建议您在附
-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人死亡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18员工因病死亡,不存在侵权,没有赔偿。但应当按照所在省市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规定支付、等待遇,其中丧葬费和抚恤金有基金支付(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