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外来原始凭证;还是自制原始凭证,都必须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直接取得或填制。这是填制和复核会计凭证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则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明确经济业务内容、数量、时间、地点以及经办人、验收人和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的证明资料。不得将多项经济业务汇总填制原始凭证,因为那样就混淆了时间、地点、内容、数量,以及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这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大部分是由各单位业务经办人填制,但也有少部分由财会人员填制,如各种收款收据、费用计提与摊配表、现金解款单、支票进账单、出纳报告单等,为了保证原始凭证能够准确、及时、清晰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情况,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并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做到真实可靠、手续完备,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连续编号、及时填制。具体讲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一般盖财务专用公章),没有公章的原始凭证不能作为报账的依据。有些特殊的原始凭证,出于习惯和使用单位认为不易伪造,可不加盖公章。但这些凭证一般具有固定的特殊的公认的标志,如车船票、飞机票等。
(2)从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应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为了稳妥起见,还应在原始凭证上注明填制原始凭证的个人的经营地点或居住地点。
(3)自制原始凭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虽不一定加盖公章,但一定要有完整的签审手续。经办人、负责人、审核人、签领人一定要签名或盖章;经办单位负责人所指定的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也视为有效。
(4)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的公章,一般用财务专用章。不盖公章的原始凭证是无效凭证。
(5)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实物验收说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付款人不能自己证明自己确实付出了款项。
(6)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复写,并连续编号。因填写错误或其他原因而作废,应加盖“作废”戳记,整份保存,不得缺联。复印的原始凭证不能作为记账凭证的依据。
(7)已经销售的物品被退回,实物要验收入库或另作处理。退还款时,要先填制退货发票。用现金退款时,要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以银行存款退还的,以银行结算凭证记账联作为证明,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对方的收据。
(8)职工因公借款,应填写正式借据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这种借据因为要作为记账的凭证,不能退还给借款者,职工用报销的差旅费冲销或退还借款时,由出纳人员另开收据作为证明,并向借款人说明不退借据的原因。
-
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怎么做
260人看过
-
怎么填写所附原始凭证
90人看过
-
出纳填制原始凭证要注意什么
398人看过
-
原始凭证填制有哪些准备工作
340人看过
-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
391人看过
-
怎样复核原始凭证?
252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
单位在编制记账凭证时没有附原始凭证怎么办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31没有附件就空着吧。不涉及资金增减的转账凭证,按规范的要求应该有自制原始凭证做附件。比如计提折旧明细表或者计提折旧汇总表做附件。
-
原始凭证和累计凭证的区别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2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都属于原始凭证,其区别在于填制的手续和内容不同。原始凭证按照填制的手续和内容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1、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外来的原始凭证一般都是一次凭证;在自制的原始凭证中,大部都属于一次凭证。如“领料单”、内部使用的收据、发货票、发料单、银行结算凭证等。2、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
-
篡改原始凭证怎么定罪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18篡改原始凭证涉嫌逃税罪。具体量刑如下:1、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规定处罚。
-
补偿金原始凭证问题是怎样的啊?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1在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就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