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合同可以约定诉讼时效吗
当然可以,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计算
对于因分期履行的借款合同而生的债权,其诉讼时效应按每一期的期限届满日分别起算还是从最后一期届满后起算,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故对于约定分期偿还的借款合同,应从每一次的偿还期限届满之日分别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同一笔完整的借款,虽然规定了不同的偿还日期,但诉讼时效期间仍应从最后的偿还日期开始计算,否则将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割裂开来,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权利。
(二)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第(四)项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借款合同,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诉讼时效从债权人催告后、必要的债务履行准备期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但自债的关系成立时起超过20年,不予保护。因此,对于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起算应从债权人主张权利而债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开始计算,或者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结束的次日开始计算。
二、公司之间的借款协议中能设定担保条款吗
借款协议中是可以设定担保条款的,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借款协议中设定担保条件要注意一些内容条款,不能随意的设定。
三、借款合同中担保条款应注意的情况
(一)担保方式不明确。
担保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二)担保范围约定不明确。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即上述所有项目上承担责任。
(三)担保期限规定不清楚。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
诉讼时效可以约定吗能否约定诉讼时效
359人看过
-
借条未有约定可以生效的借款合同有效吗
265人看过
-
借款时能否约定放弃诉讼时效?
183人看过
-
合同违约金和借款利息可以同时约定吗
428人看过
-
借款合同超过诉讼时效担保合同有效吗
371人看过
-
过了诉讼时效可以判定合同无效吗
272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借款合同可约定提前还款吗,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5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二年。对于未约定还款期限的,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或者自出借人催要并限定归还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2017年10月1日后,民法总则生效,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
-
合同可以起诉吗合同期间诉讼时效如何约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20合同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由法院审查是否具有时效中断、时效中止和时效的延长事由;涉及合同效力确认之诉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
借款合同诉讼法院可以约定吗,怎么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261、允许当事人约定借款合同的管辖法院,但是在拟定借款合同时,不要出现两个以上的管辖法院。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对于管辖的约定应当明确而具体,避免发生误解与分歧。不能突破与纠纷的关联性而约定管辖。 2、没有约定管辖法院的,根据《民诉法》第23条的规定,一般是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
合同未约定诉讼时效的诉讼时效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7当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的情形,债权人第一次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时,即为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从此时具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如不履行,则构成对债权人权利的侵害,且该侵害为债权人所应知,诉讼时效当然应从此时起算。当然,如果债权人给债务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宽限期)的,诉讼时效从准备时间(宽限期)届满时起算。
-
借款合同生效时可以约定违约金吗?违约金可否支付?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03违约金可以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但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