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合同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合同欺诈怎么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0:13:51 263 人看过

一、欺诈订立的合同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合同订立欺诈行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分别为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

1.合同欺诈行为的侵权民事责任。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

2.合同欺诈行为的违法行政责任。合同欺诈行为的干扰使相对人的意思按照欺诈行为人设计的模式运行,相对人表达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

3.合同欺诈行为的刑事责任。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其承担的是一种民事责任。

二、合同欺诈怎么赔偿

合同欺诈的赔偿标准为,如果该合同被撤销后,欺诈方因被撤销的合同获得的财产要予以返还给被欺诈人,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进行赔偿;欺诈方还需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三、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

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撤销后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13: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欺诈相关文章
  • 合同欺诈罪的订立条件有哪些
    欺诈撤销合同的条件为当事人不请求变更合同。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一、政府可否要求撤销行政协议政府可以要求撤销行政协议。行政协议是政府和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协议,其本质上属于合同,因此,政府在该协议符合撤销条件时可以依法撤销该协议。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二、合同的撤销应具备什么条件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具备的
    2023-06-23
    428人看过
  • 合同欺诈行为会受到哪些法律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一、法律责任跟刑事责任一样吗法律责任跟刑事责任不一样。法律责任是刑事责任的上位概念,范围比刑事责任要大。如果当事人违反了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理论上来说是有违宪责任,但是我国现在没有相应的违宪责任审查和追究的机构,没有宪法法院,所以违宪责任暂时没有追究的依据。二、环境民事责任与行政刑事责任的区别是什么环境民事责任与行政刑事责任的区别:环境民事责任主要是按照民法责任划分来认定,行政责任主要是按照环境法律、法规来追究,刑事责任则按照刑法来调整。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恢复名誉、消除影
    2023-06-26
    297人看过
  • 合同中有欺诈行为的应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合同欺诈需要负担的民事责任有:1、若合同撤销的,应当承担返还原物(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2、若合同未撤销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错、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3、合同欺诈的其他民事责任。一、合同终止怎么赔偿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二、卖房想违约能胜诉吗卖房想违约是不能胜诉的,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那个,违约都违反了民事法律,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三、民法典房产违约责任1、若买方上诉法院,可能判决
    2023-03-19
    466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欺诈?合同欺诈管理办法有哪些
    一、合同欺诈的基本概念1、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3、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二、合同欺诈管理办法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1)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2)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采取其他措施。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
    2023-02-24
    184人看过
  • 合同出现欺诈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近年来诈骗犯罪中一种十分突出的犯罪形式,由于这类诈骗犯罪是利用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欺骗性。诈骗犯罪之所以得逞,原因固然很多,但是被诈骗单位的有关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未向主管单位或有关单位了解,盲目同无资金或无货源的另一方进行购销活动;有的不了解对方情况,擅自将本单位资金借出受骗,有的违反外贸法规规定,未经咨询,不调查客户信誉情况,盲目与外商成交或擅自作经济担保,结果被诈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鉴于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为严肃法纪,保护资产的安全,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了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
    2023-03-12
    181人看过
  • 签订合同存在欺诈的责任怎么认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欺诈的方式签订合同的,受害人申请撤销合同后,欺诈方要返还取得的财产,无法返还的折价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哪些人可以申请撤销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被欺诈一方可以申请撤销。并且在申请撤销后,彼此应当相互返还因为该民事法律行为取得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存在欺诈行为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此受到的损失。二、合同诉讼地址必须在甲方所在地么合同诉讼地址并不是必须在甲方所在地。一般的合同纠纷诉讼管辖法院为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所以并不是一定为甲方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
    2023-04-12
    336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欺诈,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欺诈是指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或者是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仍然在另一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为被欺诈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所签订的合同。存在投资合同欺诈的风险股权众筹实际上就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签订的投资合同,众筹平台作为第三人更多的是起居间作用。我国的股权众筹多采用“领投+跟投”的投资方式,由富有成熟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作为领投人,普通投资人针对领投人所选中的项目跟进投资。但是,如果领投人与融资人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便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领投人带领众多跟投人向融资人提供融资,若融资人获取大量融资款后便存在极大的逃匿可能或以投资失败等借口让跟投人尝下“苦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
    2023-08-02
    79人看过
  •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方面?
    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具体如下:1、合同欺诈具有侵犯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求,侵犯民事责任一般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犯别人财产和人身而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2、合同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是通过经济惩罚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禁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警示作用,违法行政责任合同欺诈的干扰使相对人的意思按照欺诈行为人设计的模式运行,其实相对人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行为人的意思;3、如果合同中的欺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刑事违法性和处罚性,行为人不仅承担民事责任,还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合同欺诈的认定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
    2023-07-04
    352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有三种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1、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途径是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2、合同欺诈的行政法律责任:(1)承担一定的惩罚性经济义务,通过经济惩罚强制教育;(2)严重违法者吊销营业执照,实行市场禁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3、如果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处罚性,行为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合同欺诈的常见情形1、伪造合同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可以是伪造合同,直接套取他人财物;也可以是先伪造一份合同,并用此合同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骗取财物。2、货物引诱欺诈方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缺或畅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诸如钢材、汽车、铝锭、彩电之类的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这种打法使欺诈方伪装成供
    2023-07-16
    198人看过
  •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反欺诈,买卖合同存在欺诈法律后果
    一、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反欺诈买卖合同中欺诈与反欺诈的办法是:1.订立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定对方当事人身份;2.订立合同时,合理明确地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3.合同订立后有欺诈情形的,被欺诈方可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买卖合同存在欺诈法律后果买卖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一般为违约方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面临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1.民事责任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没收财产;2.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
    2023-05-03
    404人看过
  •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前往应聘,双方协商洽谈中,王小姐向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书面说明。企业求贤若渴,急需一名销售主管打开销售局面,对王小姐工作经历相当满意,于是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企业聘用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王小姐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并对销售部人员的聘用享有决定权。劳动合同签订后,企业即要求王小姐上班工作。二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遂对王小姐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说的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纯属虚构。为了避免王小姐继续工作可能产生的问题,企业当即做出了解除合同的决定。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并无关系,企业即时解除合同没有依据。双方于是发生争议。案例分析:王小姐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
    2023-08-17
    359人看过
  • 签订合同怎么预防合同欺诈
    1、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订立合同前应对对方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进行必要的考察,并且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了解。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订立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3、注意提高具体业务人员及领导人的素质。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许多漏洞的出现是由于经办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所致,因此应注意提高业务人员及领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情况切实反映和保护自己的利益。4、合同订立应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比较标准的合同范本。5、对恶意履行的防范。对合同进行恶意履行的情况非常复杂,但在订立合同时如能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将极大的减少合同风险。一、商场租赁合同如何认定欺诈商场租赁合同如果存在)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付款后
    2023-03-22
    192人看过
  • 如何防止合同欺诈?合同欺诈的形式有哪些
    如何防止合同欺诈首先,应根据是否超出业务范围来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与另一方讨论合作项目,并详细了解另一方的业务范围。如果另一方在合作项目中的行为超出其工商登记批准的经营范围,则另一方的行为至少是违法的,应予以高度重视。如有必要,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避免在头脑发热时扔很多钱的行为。承认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一般来说,公证和见证的内容只能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是真实的。签名的真实性不一定是合同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不要轻易被合同的外部形式所蒙蔽III.对于第一个交易对象,核实对方人员和单位的真实性,制造商应检查对方人员和单位的身份证或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实其真实性,以防止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进行欺诈IV.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尽管犯罪分子已经提出了许多隐蔽的欺诈手段,它们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交易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多次交易后交
    2023-05-07
    466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赔偿方式
    合同欺骗赔偿包括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其中,侵权损害事实是合同欺诈的一个重要方面,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导致合同损害事实的原因之一。判断合同是否欺诈是人民法院的职责。冒充合格主体资格是诈骗者的常用手段,必须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履行能力和行为,签订合同后是否取得财产的处置,履行合同的态度等。合同欺诈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合同欺骗赔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欺诈可能会导致三种法律责任: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2.侵权损害事实是合同欺诈的一个重要方面。3.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4.欺诈是导致合同损害事实的原因之一。5.判断合同是否欺诈是人民法院的职责。冒充合格主体资格是诈骗者的常用手段;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履行能力和行为;签订合同后,取得财产的处置;履行合同的态度;6、合同欺诈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害。 合 同
    2023-10-06
    327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合同欺诈
    相关咨询
    • 由于欺诈的行为而订立的买卖合同,欺诈人会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15
      1、返还财产。对以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欺诈人负有返还给被欺诈人的义务。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欺诈人对欺诈所得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所以不适用善意取得,被欺诈人可基于所有权要求占有该物的第三人予以返还。 2、赔偿损失。欺诈人因欺诈获得被欺诈人财产,是一种侵权行为。欺诈人对因其欺诈行为给被欺诈方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赔偿。赔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3、继续履行。对于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
    • 签订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需要承担哪些风险呢?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6
      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合同欺诈行为具备侵权民事责任的主客观要件。从客观要件看: 1、有侵权损害事实。欺诈行为造成被欺诈人人身和财产的不利益,即不良后果和不良状态。从钱财方面看,欺诈行为致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由于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本质是损害了受害人动态财产的保值性和增值性;从精神损
    • 欺诈合同由谁承担责任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6
      诱导签订欺诈合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管辖。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行为要怎么承担责任?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27
      第一,对于返还财产,可以由受害人主张,以有利于受害人为原则,决定是否返还,实现减少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和浪费”的目标。 第二,对由于欺诈行为使受害人对预期不利的规避决策失误,致使规避没有实现,或因欺诈而决策失误,致使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三,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应适当损偿。
    • 合同法上关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法律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6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