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仲裁时效的区分:
1.法律根据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仲裁时效依据的是《仲裁法》;
2.性质和期限不同。诉讼时效是民事审判活动适用的期间,仲裁时效是向仲裁机构申请裁决的法定期间。
一、工伤诉讼时效有多久
工伤属于劳动争议,是仲裁前置类案件,所以工伤案件的诉讼时效需要先考虑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并且适用时效的中止、中断。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民事合同的诉讼时效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根据相关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几类特殊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拖欠工资的诉讼时效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因为劳动争议而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故劳动报酬纠纷中劳动报酬的诉讼时效期限是一年,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算。也就是说,不论追索的劳动报酬是什么时候的,当事人只要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就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另外,如果当事人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而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
了解诉讼仲裁时效:如何判断诉讼或仲裁的时效?
246人看过
-
诉讼时效 商事仲裁
158人看过
-
如何区分诉讼和仲裁?
96人看过
-
如何区分仲裁和诉讼
260人看过
-
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84人看过
-
区分仲裁与诉讼的特点
209人看过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
如何区分仲裁和诉讼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6尽管现在的制度系由法律确定其法律地位,并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仲裁起源于商事自治的特性仍保留并体现在仲裁的每个环节中。在实践中,仲裁和诉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受案范围不同。仲裁侧重于商业交易引起的纠纷,对于婚姻、、监护、、继承等具有人身关系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行政争议也不在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之内。 2、仲裁需依据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或在
-
仲裁和诉讼怎样区分法律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29法律分析 仲裁和诉讼的区分如下: 1、看有无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只能向法院起诉,不能申请仲裁; 2、看受案范围,对于婚姻、监护、继承等纠纷,法院能审理,但仲裁机构不能受理。
-
关于仲裁时效、诉讼时效已过,如何适用仲裁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3仲裁时效、诉讼时效,是对当事人双方而言。时效已过,没有法定的时效中止的情形,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均应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驳回诉求。《仲裁法》第74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
-
仲裁裁决,劳动仲裁裁决,行政诉讼的生效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8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四十七条的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
你好问一下仲裁的时效和诉讼时效的区别四川在线咨询 2024-09-09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仲裁分为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两个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74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