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贷款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8 09:44:02 239 人看过

甲采取伪造房地产证和房地产抵押交易书的手段,于2002年9月19日和2003年4月1日分别在A县农行、A县工行骗取贷款人民币36万元(个人消费贷款,还款期限3年)和人民币20万元(个人住房贷款,还款期限10年);2003年5月8日,甲用虚假的房产证明作担保,又向A县建行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计人民币25万元,被该行工作人员识破,骗贷未遂,被抓获。经调查发现,甲将从A县农行贷款的36万元,用于承包宾馆费用近20万元,偿还材料及欠款14万余元,其余用于吃喝等;工行贷出的20万元,用于购置帕萨特轿车10余万元,归还债务5万余元,用于购买材料6千元,其余用于个人消费。

本案在处理中有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另一种意见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的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和证明文件,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及以其它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的关键。如何正确界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笔者认为:

一、要从行为人的贷款目的来界定。行为人以欺骗的手段申请贷款,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的一时急需,还是为了救治垂危病人的医疗费用?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行为人主观上就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本案中,甲以欺骗的手段骗取贷款56万元,从贷款用途看,其贷款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经营,而是为了购车、还债等消费,可见甲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二、要从行为人的还贷能力来界定。对因不具备贷款条件而采取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还贷能力的,应认定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对于没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1]8号)中指出: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之外的原因,如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刑。本案中,甲未能全部归还贷款的原因是因其意志以内的原因,即购车、还债、吃喝等,故应认定甲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要从行为人的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界定。贷款诈骗犯罪案件比较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多,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不能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案中,甲以欺骗手段获取贷款后,肆意挥霍贷款资金,并且以欺骗手段一而再,再而三进行骗贷,情节恶劣,应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如何进行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3日 05: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确定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意图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什么1、贷款诈骗罪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犯罪分子有以下行为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
    2023-07-03
    404人看过
  •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如何认定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方式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一、把人推倒法医鉴定轻伤,算是故意伤害吗不一定算故意伤害。如果推倒他人的行为具有主观上的犯罪故意,且推倒这个行为与伤害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则构成故意伤害。所谓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刑法》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二、抢劫银行需要判多久抢劫银行是抢劫罪的一个加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行为人侵入银行或者其
    2023-04-11
    446人看过
  • 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对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把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合同诈骗能够成为诈骗罪特殊形态的根本要求。研究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同时也是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某些民事欺诈行为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首先取决于对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但合同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较普通诈骗犯罪更难认定。本来非法占有目的就属于一种纯粹的主观心态,合同诈骗行为人绝少
    2023-07-24
    335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一、如何认定以非法占有合同欺诈为目的以非法占有合同欺诈为目的认定如下:1、利用诈骗手段筹集巨额资金后,携带被害人财物逃跑的;2、肆意非法处置、滥用、变相占有被害人财物的;3、挥霍对方定金、预付款,使受害人财产无法返还的;4、通过支付中人高额回扣、介绍费、提成等方式,使受害人财产无法返还的;5、使用被害人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被害人财产无法返还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
    2023-03-04
    33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金融诈骗案件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归纳总结: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2010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集资诈骗案件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规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
    2023-04-15
    346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中如何判断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
    贷款诈骗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主要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将他人所有财产通过非法手段变成自己所有的财产的目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一、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矛盾关系吗根据犯罪行为人在作案时心理状态的不同,可以把犯罪划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刑法》规定:?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故意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又可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二、故意犯罪是什么犯罪故意的种类有什么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
    2023-03-14
    494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8
      根据《全国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
    • 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8
      贷款诈骗罪,是指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前提,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较之于诈骗手段本身,因没有明确、具体的判定标准,而成为此类案件审理认定中的难点。对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已经归还的,因归还贷款行为本身已能说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因而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贷款
    • 如何界定集资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
      1,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行为人恶意排除权利人的占有,将他人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进行支配。2,在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出认定:(1)行为人的资产状况。以行为人在集资时和案发时的资产状况进行比对,以分析其在集资时是否“明知自己无归还能力”。(2)行为人的集资缘由,是否有真实合法的集资项目和资金需要。(3)行为人对集资款的处置情况,集资款项是否主要用于了集资方实际的生产经营
    • 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如何认定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5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
    • 如何界定集资诈骗的非法占有目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0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是从融资模式上分析。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融资时一般不顾及兑付本息的现实可能性,为骗取被害人上当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其融资成本往往高于正常企业盈利水平,也必然高于自身实际盈利水平。二是从融资规模上分析。实践中,有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一时无法周转,为救活企业通过设定高额回报向社会融资,但其融资规模一般是特定的,也是临时性的,而集资诈骗罪往往在融资规模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