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国务院批准征收的土地
1、征收基本农田的或者征收的土地中含有基本农田的。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度三十五公顷的。
3、其他类型的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即征收土地若超过七十公顷无论是什么类型都必须由国务院来批准征收,包括了耕地之外的所有土地,同时也包括征用耕地35公顷以下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两项之和超过70公顷道的。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回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的。
(二)省级人民政府的征地审批权限。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5公顷以下的,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的,包括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和其他土地之和不足70公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政府批准征地的同时需要报国务院备案。
村组织征地权限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
征地的批准主体--国务院或省级政府
333人看过
-
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和补偿安置说明
180人看过
-
什么是土地征收?哪一级政府有权征地
151人看过
-
省级人民政府的征地审批的权限包括哪些
162人看过
-
省级人民政府
64人看过
-
土地审批权“下放”省级政府
444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没有经过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土地,被征收人能否获得民事赔偿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8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据此,如没有经过省级人民政府的审批,属违法征收耕地行为,被征收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申请维
-
国务院和人民政府的禁毒法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6禁毒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
省级人民政府的征地审批的权限包括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6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5公顷以下的,其他土地70公顷以下的,包括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和其他土地之和不足70公顷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政府批准征地的同时需要报国务院备案。 具体的审判权限为: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
-
临潼人民政府土地征收新闻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9拆迁条例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今年月初,全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理论工作,由住房和房地产部等组织主办,来自XX建设和拆迁管理,对“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的共识的影响代表,“物权法”,是的,正确的拆迁关系的征收应进一步研究,除全额支付土地补偿法,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同时也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排的成本。“体现了人文关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在”物权法“中是特有的,“物权法”已另行征地,房屋
-
村民有权了解村里的政务,土地征用,征收土地时政府有权公开信息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41,村集体财产属于全体集体成员所有,村财务因对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2,村民为了集体以及本人的合法利益,有权了解、查询村里的集体财务。二,政务公开的形式: 1,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2,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3,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