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罪的抗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20:40:22 120 人看过

尊敬的大法官、各位法官,安徽省惠民律师事务所接受了颍上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委托,指派我作为本案一审辩护人到本院为被告人刘国依法辩护。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查阅了案卷,会见了被告人,通过了法庭调查,对本案有所了解。辩方认为,被告人李×国的行为不构成聚众斗殴罪,依法不应承担刑事责任。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刘国国(化名)不构成犯罪。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在事实辩论中,被告没有参与聚众斗殴。

根据公诉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结合刚才法院的调查,本案事实非常清楚。本案是继被告人朱立安(化名)与王辉(化名)因练习手球发生矛盾后。王辉被殴打后,李某刚(化名)为了帮王辉发泄怒气,找到朱某莲,让朱某莲接下来向朋友王辉道歉,双方约定晚上放学后在第一中学后门群殴,引起聚众斗殴。

双方回到学校找同学和朋友准备当晚的战斗。因为我的当事人刘国和被告人李刚都是同学,租住在同一所房子里,刘国必然知道这样的消息。后来,在李刚的指导下,他和同学赵×清(化名)去高一11班见了朱×连,回来的路上,赵×清怕刘×国出事,要求刘×国不要参与此事,并主动帮刘国出面劝说李刚不要让刘国参与。晚上放学后,刘×国回到住处,但他出去关注朋友,给第一中学附近的公用电话局的李×刚打电话问好。李刚接到刘国的电话,安排刘国回住处,把菜刀和钢管拿来。(在这里,辩护人想说明的是,几天前李铮和刘国在一起,刘国还不到18岁,他的思想还不成熟。在他看来,只要他不参加战斗,他就与之无关。他实在没有意识到,如果其他被告人用他的刀伤人,他将被认定为本案的共犯。但最终,当他送刀时,双方的争斗结束了,双方的人分别散去。他送的那把刀在这起案件中不起作用。也可以看出,他的行为与本案无关。因此,辩护人认为被告不构成犯罪。二是被告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我们都知道,构成犯罪应当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只有这三者同时拥有,才能构成犯罪。仅从持刀行为来看,结合本案,辩护人认为持刀行为不构成危害行为,因为从犯罪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由于本案与不作为无关,辩护人仅从行为方面进行解释。所谓行为人行为,简单地说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有害社会行为。

这里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是积极行为,什么是刑法禁止的行为。如果说犯罪人持刀砍人,相信大家都会认为是积极行为,是刑法禁止的行为。但我想请你考虑一个问题。如果行为人持刀到现场,是积极行为还是刑法禁止的行为?带刀到现场前在家磨刀的行为是积极行为,是刑法禁止的行为吗?磨刀前在店里买刀的行为是积极行为,是刑法禁止的行为吗?磨刀前在店里买刀的行为是积极行为,是刑法禁止的行为吗?

什么时候开始被视为积极行为和刑法禁止的行为?有鉴于此,辩护人认为法律并不禁止行为人持刀。如果法律因为行为禁止行为人持刀,那么社会生活中就可能出现买卖刀具的行为,这也构成犯罪。因此,这很简单,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人会在下一步做一些合法或非法的事情。回到这个案子,刘*郭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刀将来会起什么作用,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拿到,因为他手里拿的刀会伤到案子。事实上,本案的伤害结果与持刀行为无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刘×郭持刀行为并无危害。

第二,刘*国持刀的行为是否产生有害后果。

辩护人认为无需过多解释,因为整个打斗现场没有刘×国,伤害结果完全是其他几名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在刘×郭持刀前往现场的过程中,受伤结果可能发生在他持刀前往现场之前。虽然刘国没有参与被害人的伤害,但他没有感觉到,所以伤害结果与刘国无关。

第三,因果关系理论,

针对刘×国的行为与本案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辩护人认为,在法学界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最能解释行为与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就一定有这样的行为”结果,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就一定没有这样的结果,“根据这句话,结合本案,我想请大家再考虑一下,如果刘×郭真的持刀去了现场,肯定会对被害人造成伤害吗?我相信你可能会认为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刘×郭带刀到现场的行为不可能必然导致结果的发生。因此,这种行为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是不符合常言道的。

我想请大家再想想,如果刘*郭不去现场,这样的伤情结果肯定不会发生?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刘×郭到现场后,他的伤情行为结果已经完成,不会因为他不去而改变伤情结果或影响结果。因此,辩护人认为,刘×国的行为与本案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刘×国不应对他人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第三,关于法律规定的争论。刘国没有资格成为聚众斗殴的主体。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头目,什么是积极参与者?可以说,刑法解释中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聚众斗殴等几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讨论摘要》,将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界定为聚众斗殴的组织者、策划者、聚集者和指挥者;

积极参与者是指在群殴中起主要作用或直接死于群殴中,造成他人伤害的人。

从小结中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析刘国在本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本案的组织者、策划者、召集者和指挥者。从证据来看,这起案件不是刘国所为。所有的参与者都不是刘*郭召集的,因此无法确定他们是头目。

至于刘国是否积极参与,辩护人认为应该看他是否在斗殴中起了主要作用。至于主要扮演什么角色,辩护人认为其主要角色取决于参与人的行为对案件的影响。这些人的行为能够产生案件,产生危害后果,并直接加速加害者的危害和受害人的数量。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证明刘小载不是本案的积极参与者,因为刘小载的行为不能影响本案的进展、伤害的后果和受害人的数量。也就是说,本案有他的行为就会产生现在的后果,没有他的行为,本案的后果就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刘郭的行为不应被视为积极参与者。

至少可以说,即使检方认定刘×国的行为与本案有关,也只能认定他为被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31日 14: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
    抗辩是各种合同抗辩权的总称,包括了不安抗辩权等内的所有抗辩权,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是有履行顺序的合同。《民法典》第527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什么是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民法中抗辩权的一种。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是指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后履行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可暂时中止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如下:(一)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二)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当先履行债务,且其
    2023-04-13
    354人看过
  • 抗辩权与否认的区别
    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狭义的抗辩又称为否认权,是抗辩人不承认对方享有有效的请求权,而是主张对方的请求权全部或者部分不成立(或者已经消灭)。抗辩权与否认权的区别是:1.功能不同。抗辩权的功能在于阻碍请求权的行使;“狭义的抗辩”之功能则在于否认对方的请求权。2.在诉讼中,法院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职权主动适用“狭义的抗辩”;但抗辩权必须由抗辩权人主张,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一、形成权请求权抗辩权是什么1、形成权是指根据权利人的单方意思,改变已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如解除权、撤销权等;2、请求权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直接控制权利标的,只能要求义务人配合。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债权人本人无法实现债权,只能要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的支付义务;3、抗辩权是指阻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不考虑他人行使的权利
    2023-03-14
    452人看过
  • 不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区别
    先履行抗辩权与不安抗辩权虽然都是针对双务合同中有履行先后顺序的情况适用,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一方面,先履行抗辩权是由后履行一方针对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而享有的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由先履行一方针对后履行一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债务而享有的抗辩权。另一方面,两种抗辩权的行使虽然均要求双方互负债务,但在先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情况下,双方的债务应同时形成对价关系。而在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情况下,并未强调双方所负有的债务应当具有对价性,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并不仅仅是针对后履行一方不履行行为作出的。只要先履行一方有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主观上不会或客观上不能履行债务即可。一、双方合同中履行抗辩权包括哪些(一)同时履行抗辩权即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其构成条件有:须由同一双
    2023-03-14
    313人看过
  • 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区别
    仅从权利主体的角度看,二者就已经属于不同概念,二者的具体内容也有差异。先履行抗辩权与不安抗辩权虽然都是针对双务合同中有履行先后顺序的情况适用,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一方面,先履行抗辩权是由后履行一方针对先履行一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由先履行一方针对后履行一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债务而享有的抗辩权〕。另一方面,在先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不仅要互负债务,而且双方的债务应形成对价关系,这样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才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二而在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虽然要互负债务,但法律并未强调双方所负有的债务应当具有对价性一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并不仅仅是针对后履行一方不履行行为作出的,抗辩与后履行一方的行为之间并不一定具有相应性。简单的说:先履行抗辩权是后者的拒绝不安抗辩权是“前者”的拒绝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
    2023-03-03
    174人看过
  • 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
    一、抗辩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是什么抗辩是各种合同抗辩权的总称,包括了不安抗辩权等内的所有抗辩权,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是有履行顺序的合同。《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二、抗辩权种类分为那几类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履行抗辩权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同时履行自己所负的债务,在一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前,他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先履行抗辩权。当合同的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
    2023-05-06
    335人看过
  • 抗辩和抗辩权的区别?
    抗辩,是在民事活动中,针对一种民事请求权的行使,依据一定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对抗,使该种民事请求权消灭或者延缓行使的行为。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简言之,就是行使抗辩的权利。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是对抗债权人请求履行权利的权利,通过行使双务合同的抗辩权,使该合同的履行受到拒绝,或者使该合同的履行中止,但都不能消灭这一合同债权人的请求权,只是使合同的履行活动得到延缓,暂时不能履行,法理上把这种抗辩权称作延缓的抗辩权或一时的抗辩权。双务合同中合同当事人互负债权债务关系,合同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都可以以自己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或危险时,就可以依法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以平衡当事人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秩序。一、抗辩权的三种情况是哪三种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1、目的相同无论何种抗辩权,其目的都在于能平衡当事人之间
    2023-03-06
    37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不安抗辩权的抗辩理由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5
      不安抗辩权的抗辩理由有: 1、后履行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后履行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后履行方丧失商业信誉; 4、后履行方存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不安抗辩权合同的抗辩有哪些
      宁夏在线咨询 2021-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六十九条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
    • 不安抗辩权的抗辩理由是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2-03
      不安抗辩权的抗辩理由有: 1、后履行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后履行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后履行方丧失商业信誉; 4、后履行方存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 不安抗辩权的效力怎么认定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04
      1、不安抗辩权的效力:具备不安抗辩权成立要件时,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应通知对方,并给对方合理的期限,使其恢复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权利的行为,又是合法的行为,当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满不履行债务或迟延履行,并不构成违约。 2、中止履行乃暂停履行或延期履行之含义,因此它不同于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于使既有合同关系消灭,而是维持合同关系。先给付义务人在后给付义务人未为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
    • 抗辩权与狭义的抗辩有什么不同?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6
      抗辩权即当请求人有主张某项权利时,抗辩人认为其享有请求权,但可阻碍请求权;而狭义的抗辩权可以在请求人请求某项权利时,否认其请求权。抗辩权与狭义的抗辩二者功能不同,是否主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