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中国裁员约170名员工被疑违法一事尚未完结,与诺基亚有关的另一家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以下简称诺西)也曝出了裁员纠纷。诺基亚官网的资料显示,诺西于2007年4月1日开始运营,是由诺基亚和西门子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由双方从事与运营商相关的网络业务部门组成。
9月20日,诺西员工向记者反映,该公司旗下的6个法人实体当前已经实施了裁员,共涉及员工240名,但他们并未依法得到公司方面的提前告知。
针对质疑,诺西方面向记者称,大中华区确将裁减240个岗位,涉及生产制造、服务、销售及职能部门。对于裁员程序合法性等质疑,公司表示,诺西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报备程序和手续完备,并已向全体员工说明情况。
被裁的多是前摩托罗拉员工
20日,记者在北京西直门附近某咖啡馆见到了上述被裁员工中的5人,据他们介绍,他们均是原先摩托罗拉中国区无线网络业务的员工。
摩托罗拉与诺西曾于2010年7月16日签署《资产收购主协议》,最终诺西于2011年4月29日成功收购了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相关资产。该笔交易成功后,来自摩托罗拉全球约6900名员工加入了诺西团队,其中来自中国区的超过2000人。
在收购正式确认后,员工与摩托罗拉、诺西也签署了相关的协议。一名员工对记者表示,当时签订的协议包括《三方协议》《三方协议之补充协议》,在与摩托罗拉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及《离职补偿协议》后,也与诺西签署了《聘用意向书》,从而完成了劳动关系的转移。
然而,就在前摩托罗拉员工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仅4个月后,诺西的裁员就开始了。
记者获取的2011年8月31日诺西致员工的一封信显示,此次裁员涉及到诺基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网络(北京)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天津)有限公司共计约240名员工。
上述5名员工表示,据他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被裁的大部分都是前摩托罗拉员工,比例估计在80%以上。据媒体8月初的报道,诺西最多1500人的裁员计划已经启动,主要涉及收购摩托罗拉相关资产时接收的6900名员工。
员工质疑程序违反劳动合同法
我与诺西所签劳动合同日期是2011年4月29日,仅仅4个月就被裁,这让我不能理解。2011年8月19日,从外地出差回京的李先生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裁员通知,相关负责人把他们部门的人员叫到会议室口头宣布了此事。8月22日,一纸诺西提供的《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就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在该协议书中,裁员原因被归结为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这让被裁员工不能信服,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应提供具体证据证明,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裁减人员方案须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据上述员工透露,诺西对上述协议书的签订作出了要求,即不能协商、不能带走、不能复印,也就是说必须在协议书上签字,才能够最终拿到协议书,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该公司当时还要求,相关员工在8月26日前签订该协议书,就能拿到N+2的工资赔偿(N指在该公司工作的年份,2指提前一个月的待通知金和一个月的补偿金)。
20日,一位女性员工给记者出示了她所签订的协议书,该协议书上注明,公司向员工支付了本协议约定的离职费用后,公司在建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对员工所产生的所有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公司不再对员工负有任何支付和其他义务。员工承诺不再对公司及其相关公司、公司领导人、雇员、代理人员提出其他主张。即使员工可能还对公司享有其他任何权力,员工也明确表示放弃。
这个合同签了就意味着我放弃了未来所有的权益。该女性员工对记者透露,她与诺西刚签合同几个月,就以仅仅5万—6万元结束了劳动合同。据称,约有230名员工最终签订了双方协议书。
针对员工的不满,2011年8月31日,诺西对内部发布了《致员工的一封信》,其中提到,本次人员裁减遵循协商为主,单方解除为辅的方式。对于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员工,公司将履行法定的程序,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年金成纠纷焦点
除了质疑裁员程序违法,被裁员工的不满还在于公司在企业年金上没有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李先生表示,根据规定,在2000年12月31日之前入职的员工都有企业年金,截至裁员,这些员工的企业年金少则几千元,多则10万—20万元。
记者在李先生提供的诺西收购摩托罗拉相关资产时签订的《三方协议之补充协议》中发现,对企业年金部分有着相关约定,除对补充养老福利账户余额予以注明外,还表示根据摩托罗拉相关福利政策,支付条件得以满足后,诺西届时将向员工支付上述款项。
然而,上述员工表示,迄今为止,在企业年金的处理上,诺西并没有给出任何说法。不论是《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还是该公司针对另外约10名员工出具的《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中,均未提及企业年金的处理方案。上述女性员工担心,签订双边协议意味着放弃未来所有的权益,那企业年金是不是最终也无法获取?
法律人士:程序违法
诺西此次裁员的补偿方案符合相关规定,但程序上是违法的。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赵占领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性裁员,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即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裁员方案报当地劳动部门之后才可以裁员。
对于被裁员工在企业年金上的担忧,赵占领表示,企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原单位不得以协议约定方式排除员工的该项权益,若有约定,员工可主张该约定无效。
记者20日就上述质疑致电诺西相关部门,晚上7点左右收到了来自后者的回复。
在回复中,诺西方面确认了裁员一事,并表示,今年6月底,诺西曾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削减1500个岗位的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今年8月22日,大中华区宣布裁减240个岗位,涉及生产制造、服务、销售及职能部门。
共2页:
诺基亚中国裁员约170名员工被疑违法一事尚未完结,与诺基亚有关的另一家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以下简称诺西)也曝出了裁员纠纷。诺基亚官网的资料显示,诺西于2007年4月1日开始运营,是由诺基亚和西门子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由双方从事与运营商相关的网络业务部门组成
对于裁员的原因,诺西表示主要是受摩托罗拉网络资产收购完成延迟4个月的影响(今年1月,华为起诉摩托罗拉要求推迟与诺西的交易),全球对于WiMAX和GSMHorizon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低于预期。此外,诺西进行成本结构审核,目的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成本效益和运营效率。
对于上述针对诺西企业年金处理的方式、裁员程序合法性等的质疑,该公司表示,诺西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报备程序和手续完备,并已向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公司开诚布公地与员工进行交流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公司向受影响的员工发放离职补偿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据《每日经济新闻》)
阅读延伸:劳动合同
共2页:
-
员工不同意调岗被裁员算违法裁员吗
51人看过
-
员工违规被开除银行程序违法决定被撤销
310人看过
-
私企裁员员工有补偿吗,经济裁员程序
57人看过
-
公司裁员程序及风险防控指南
54人看过
-
非法裁员起诉的程序
248人看过
-
违法裁定破产重整程序
418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程序违法了,仲裁裁决因程序违法被撤销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1《仲裁法》还对涉外仲裁的撤销裁决事项作出了这样的特别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撤销。《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有: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当事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当事人负责的原因而未能陈述意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
-
企业裁员的法定程序,企业违法裁员应如何处罚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12一、企业裁员的法定程序 为了平衡用人单位与被裁劳动者两者的权益,法律对用人单位裁员作了一些适度的限制。根据《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四条,经济性裁员的程序是: (1)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 (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
-
被员工告到法院的程序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18你的情况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轻点说属于职务侵占的违法行为,严重说涉嫌职务侵占的犯罪行为。 2、但是你后面员工的行为与你没有直接关系,你也与其没有同谋,公司要你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
-
裁员程序的法律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这是法定的必经程序,很大程度决定着裁员决定的合法性,这也是劳动部门及司法机关认定裁员决定是否合法的重要根据。
-
职工裁员程序包括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31用人单位裁员应遵循的程序: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案;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