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五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所以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的应该给予补偿。
一、公司裁员补偿标准按照下列的要求补偿: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公司裁员补偿金标准是多少,其认定标准在赔偿的年限、月均工资标准方面是重点,尽管其判断并不困难,但最为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企业也最容易扯皮。如果在阅读本文之后,大家应该对相关标准比较清晰,如遇相关权益遭受侵犯,那么一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二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
-
公司实行裁员政策,涉及哪些员工?
445人看过
-
司法鉴定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
293人看过
-
涉及违法与犯罪公务员将受到法律制裁
287人看过
-
涉及私刻公司印章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466人看过
-
涉及复议决定司法裁决的
308人看过
-
涉及公司法注册资本认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69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涉及公司申请解散法律怎么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02法律分析 涉及诉讼的公司如果出现法定解散事由的能解散。公司的解散原因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公司在诉讼过程中解散的,由清算组成员代表公司参与诉讼活动。
-
员工拒绝公司要求转岗,是否涉及法律法规?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26具体情况。 1. 对于违法调岗,劳动者可以拒绝,并且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被迫离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对于公司合理合法的转岗,一般会认为是公司行使自主管理权的需要,劳动者应当服从,不能拒绝,如果劳动者因此就不去公司上班的,会被公司认为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是可以依法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
-
涉及企业经济裁员规定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1企业经济裁员需要经过的程序如下: 1、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情况; 2、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3、制定裁减人员的方案; 4、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
-
涉及公司财产的离婚法律怎么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03离婚涉及公司财产的处理:先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有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其他股东也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对方,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
公职人员违规经商涉及哪些法律法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5公职人员若涉及未经许可经营商业企业等行为,则直接违反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严肃规范,应当接受相应而合理的惩处。通常情况下,相关公务员将被判定遭受记过或更严厉的记大过的纪律处分;若其行为情节更为严重恶劣的话,则会被施以降级乃至撤销职务的重罚;但最为严重的情况下,即便是开除公职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公职人员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活动,也不得在任何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