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借款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借款合同;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签订的合同等。
借款合同无效是否能够追缴财产
能够追缴财产。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在民间借贷合同中如何适用追缴财产的责任方式,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一)如果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对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收缴。对于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般不能追缴。
(二)如果借款合同约定借款用于赌博、贩毒、走私等非法行为的,对借款本息应当收缴。因为这种借款行为的当事人在主观上属于恶意,且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从事的是非法行为,因此,应当予以收缴。
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一般情况之下合同都是属于合法有效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之下,比如说是通过恶意串通的方式所取得的合同损害的国家的利益将会按照无效合同来处理,之后双方当事人就不需要履行合同内容。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借款合同是否具有无效的性质
59人看过
-
借款合同无效质押合同是否有效
204人看过
-
质押合同上有借款合同无效是否有效
348人看过
-
借款合同无效是否影响担保合同的有效性
471人看过
-
借贷合同是否具有偿付性质?
339人看过
-
借款合同无效借款担保合同书是否有效?
443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借款合同无效质押合同是否有效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03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借款合同无效质押合同也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
-
借款主合同无效是否具有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01一般借款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就无效但如果担保合同约定主借款合同无效但担保合同无论何种条件均有效,这样的情况只要借款行为发生了担保合同就有效,担保人就要承担保证责任。《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
-
2022年借款合同无效质押合同是否有效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3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借款合同无效质押合同也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
-
具有欺骗性质的合同是否有效?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31有效,但是可以申请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
-
具有欺骗性质的合同是否有效?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7有效,但是可以申请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