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如何判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做出了明确界定。该司法文件第二条规定:
对于走私或者非法买卖制毒物品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查获了易制毒化学品,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其他证据,经综合审查判断,可以认定其明知是制毒物品而走私或者非法买卖,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2、以藏匿、夹带或者其他隐蔽方式运输、携带易制毒化学品逃避检查的;
3、抗拒检查或者在检查时丢弃货物逃跑的;
4、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的;
5、选择不设海关或者边防检查站的路段绕行出入境的;
6、以虚假身份、地址办理托运、邮寄手续的;
7、以其他方法隐瞒真相,逃避对易制毒化学品依法监管的。
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分子是否明知是毒品,并不一定需要犯罪分子明确承认,多是从全案的情节综合认定,做出判定。其实,任何一个有准备的毒品犯罪分子,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明知毒品,往往是在人赃俱获,或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被迫承认事实。
-
判断制毒物品犯罪罪犯是否明知所制物品为毒品
411人看过
-
如何认定是被告人邮寄的毒品
368人看过
-
如何控制制毒物品数量对毒品犯罪的影响?
146人看过
-
关于毒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
334人看过
-
哪些物品被认定为毒品
7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中的“明知”
498人看过
毒品犯罪是指,破坏毒品管制活动,违反国家和国际关于禁毒法律、法规,必须受到刑法处罚的违法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都属于毒品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只要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都会被追究刑事... 更多>
-
制毒物品罪如何认定如何认定制毒物品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2-09-16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
-
-
明知是假毒品的人贩卖毒品犯什么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6一、明知是假的,按真品卖,符合诈骗罪的构成,不构成贩卖毒品罪。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三、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什么是毒品犯罪鉴定机构,毒品犯罪中的毒物如何认定?具有什么意义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法医毒物鉴定”,是指运用法医毒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体内外未知毒(药)物、毒品及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对毒物毒性、中毒机理、代谢功能的分析,结合中毒表现、尸检所见,综合作出毒(药)物中毒的鉴定。毒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毒物鉴定的意义在于澄清死亡案件的性质,在法医检案工作中,常遇到突然死亡、死因不
-
与制毒半成品如何认定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13具体的惩罚取决于毒品的数量和类型。制造半成品毒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既遂论处。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制造毒品的最低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如何,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给予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没收财产:(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公斤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