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夺抚养权起诉费多少
争夺抚养权起诉费的数额需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判断。
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抚养权能不能双方都要
抚养权可以双方都要。
根据法律规定,双方协商可以共同抚养孩子。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首先可以由双方协议确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三、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的方式
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的方式有:
1.协议确定
离婚时子女随男方生活还是随女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如果是诉讼离婚,若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能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并认可该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法院也会尊重并认可双方的协议。
2.判决确定
若双方在诉讼离婚时,无法就子女抚养权的归属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抚养权的归属只有由受诉法院判决确定。法院将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
起诉状范例:抚养权争夺
67人看过
-
抚养权争夺战:父亲起诉争取孩子抚养权
220人看过
-
争夺抚养权败诉多久可以再起诉
257人看过
-
起诉要回孩子的抚养权,到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全部费用是多少
436人看过
-
抚养权争夺:起诉流程解析
484人看过
-
抚养权争夺能一直起诉吗
455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抚养权争夺能一直起诉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04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度,所以因抚养权产生纠纷提起诉讼的,是不能一直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
抚养权争夺,三岁小孩能争得多少抚养权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5小孩的抚养可通过商量解决,如商量不成或任何一方都不愿商量,则能够向法院诉讼,由法院综合考虑小孩现实的生活或学习环境(一旦改变可否对小孩的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两方的经济本领怎样、可否方便事实上照看小孩、可否有利于教育小孩、有无可能对小孩产生不良影响的恶习或嗜好等,并对已做节育手术或因其他原由丧失生育本领的、无其他娃儿,而另一方有其他娃儿的、娃儿随其生活,对娃儿成长有利(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
-
怎样争夺离婚争夺子女抚养权多少钱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01、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
-
争夺抚养权败诉多长时间可以再起诉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01没有时间限制。但变更抚养权必须有法定情形,否则起诉会得不到支持。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五条规定,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 第十六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
-
争夺孩子抚养权,孩子抚养费起诉费是如何确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5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请求准予免交诉讼费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 (一)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 (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 (四)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