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妇女致人轻伤怎么处罚
哺乳期妇女刑事犯罪适用于缓刑。打架致人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赔偿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经济损失。如果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可以判缓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因此,妇女应当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之后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的非强制性措施。伤者可以就民事部分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阶段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诉讼。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能调解解决吗
首先,被害人伤情构成轻伤,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移送检察机关起诉或由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
其次,依照《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但同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定是犯罪的案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办理,双方当事人可以调解处理。
打架致人轻伤派出所办案时间是多久
根据公安部125号令《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的规定,一般是30日之内,案情重大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
第一百四十一条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办理其他行政案件,有法定办案期限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对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逃跑等客观原因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无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继续进行调查取证,并向被侵害人说明情况,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
如何对哺乳期后哺乳的妇女定罪
56人看过
-
哺乳期妇女犯法如何执行
228人看过
-
哺乳期妇女打人的处理方式
315人看过
-
法院对哺乳期妇女如何判刑
176人看过
-
可以逮捕哺乳期妇女吗,哺乳期妇女可以判刑吗?
495人看过
-
哺乳期妇女如何安排工作时间
152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哺乳期妇女哺乳假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21.首先劳动法规定哺乳期不能降低女性的工资待遇。女性在哺乳期间可以享有哺乳之前的劳动待遇。 2.哺乳假期间,单位不能终止劳动合同,即使是哺乳期内劳动合同已经到期,也需要等待哺乳假期结束之后才能够终止劳动合同。 3.女性每个班次可以享有两次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规定以30分钟为一次,可以一次性使用一小时,并且哺乳的女性在往返的路上耽误的时间应该算作劳动时间。一次性生育多个宝宝的女性,每多哺育一个孩子,
-
哺乳期的妇女打人,哺乳期妇女和孩子吃奶会被打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20哺乳期妇女刑事犯罪适用于缓刑。吵架受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赔偿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经济损失。如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可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三)患有严重疾病、无法自理、怀孕
-
哺乳期妇女劳动合同能解除吗哺乳期妇女属于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30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由此,按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 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
-
哺乳期妇女如何安排工作时间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31哺乳期女职工应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有1小时的哺乳时间;如果女职工生了多胞胎,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的哺乳时间。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的生理卫生和哺乳困难。
-
哺乳期妇女离婚财产如何分割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2男方在女方哺乳期内是不能提出离婚的,女方若在哺乳期内提出离婚,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