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序言中写到:“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我国当前现行宪法是八二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二、宪法的地位
宪法的地位即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基于此地位,宪法具有下列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宪法的内容
宪法的内容包括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使解释宪法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本是依宪治国
114人看过
-
简述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260人看过
-
宪法法治国家基本含义是什么?
447人看过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什么的法律效力
151人看过
-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488人看过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哪些特征?
480人看过
-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都具有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1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2、法律依据《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
为哪些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08根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因为: 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同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保持法制统一,首先要保持法律体系内部
-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法律特征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121、在内容上,宪法限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规则和国家规则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这是就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普通法律的内容只牵涉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相对于整体而言只是局部性的社会现象和法律关系。 2.当然,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只是确定社会规则和国家规则的基本定原则。就其内容而言,既不可能包罗万象地对所有问题都加以罗列,也不可能对每一事项都作出具体而详尽的限定。
-
什么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1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
依法治国是根据什么规定的宪法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1宪法。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