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育保险报销期限过了怎么处理
符合享受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应在生育或手术后及时将准生证、出生证、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病历等相关材料交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在职工生育或手术之日起180天内填报《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申领表》并向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相关材料。
二、生育保险报销所需资料有哪些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三、生育保险报销的时间限制是怎样的
在生育之前女职工需要在其所在的单位每月并且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时间达到一年及其以上。然后在怀孕的3~8个月期间要进行对生育的医院做出选择,作为定点医院,然后由自己单位的专职人员带准生证到生育部门办理生育登记。如果不进行这道程序将不会被报销生育医疗费。
办理报销的时效是在女方分娩的6个月以内。办理需要由单位的专职人员进行办理。办理的时候需要准备好材料。一般的产假国家规定是90天,如果属于晚育且有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可以申请150天(其他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假期)。在产假期间的工资是由社保部门来进行承担的。
-
生育保险最短报销期限为多久,生育保险最长报销期限
357人看过
-
生育保险报销期限是多久,生育保险办理程序有哪些
488人看过
-
了解生育保险报销的条件,流程与期限
183人看过
-
生育保险怎么报销?生育保险报销需要哪些条件?
441人看过
-
报销生育险漏报了怎么办?
80人看过
-
参保人办理生育保险报销的时限?
441人看过
生育保险是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导致劳动力中断,由此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其作用是在职工妊娠、分娩和机体恢复整个过程中提供身体保健、医疗服务及有薪假期,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保障。 ... 更多>
-
生育保险报销过期了能再领生育保险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8生育险报销超过一年的期限,是不予办理的。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费用,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的看护假假期津贴,向统筹地区生育保险基金的条件,其基本条件是女职工或男职工的配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2、用人单位理应依法为职工参加生育保险,未依法为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标准,承担职工的生育保险
-
生育保险最短报销期限为多久,生育保险最长报销期限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5㈠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妊娠至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前申办;㈡生育津贴,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和异地就医的生育医疗费,应当在女职工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后1年内申办;㈢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应当在手术前申办;㈣男职工假期津贴,应当在其配偶生育后1年内申办。过期申请的,社会保险经营机构不予受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参保职工申办生育保险待遇的,该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所在统筹地区的
-
流产生育保险报销期限多久?超过期限还能报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0流产生育保险需连续买满12个月,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同时报销时需在保。生育保险属于典型的地方政策,各地规定各不一,有10个月,也有6个月甚至更低的。因此应以当地社保中心为准。具体的可以去问一下权威机构或者权威人士看看。一般来说超期是不可以的,但是具体要看你们当地的规定如何,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允许超期办理
-
生育险多久不报销过期陕西在线咨询 2024-03-17生育险一般18个月不报销会过期,具体原因如下:1、首先,生育保险的报销时间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年之内,也就是18个月之内,但是也不是绝对的;2、由于各个地方的生育保险政策都不一样,所以在省与省之间的生育报销时间可能都不太一样,而且在报销的当月,同时生育保险需要正常缴纳。参保职工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可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1、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等。
-
月子期间公司注销了,生育保险怎么报销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2的报销情况和待遇如下:1、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手术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2)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3)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