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合同免除是指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6 18:23:17 210 人看过

1、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

单方解除,是指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将合同免除的行为。它不必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只要解除权人将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直接通知对方,或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向对方主张,即可发生合同免除的效果。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同意将合同免除的行为,它不以解除权的存在为必要,解除行为也不是解除权的行使。中国法律把协议解除作为合同免除的一种类型加以规定,理论解释也不认为协议解除与合同免除全异其性质,而是认为仍具有与一般解除相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特点,如解除的条件为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并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合意行为等。

2、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

合同免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者,其解除为法定解除。在法定解除中,有的以适用于所有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有的则仅以适用于特定合同的条件为解除条件。前者为一般法定解除,后者称为特别法定解除。中国法律普遍承认法定解除,不但有关于一般法定解除的规定,而且有关于特别法定解除的规定。

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之为解约条款。解除权可以保留给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保留给当事人双方。保留解除权,可以在当事人订立

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以后另订立保留解除权的合同。

民法典承认了约定解除值得肯定。因为约定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产生的,其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它可以更确切地适应当事人的需要。当事人采取约定解除的目的虽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考虑到当主客观上的各种障碍出现时,可以从合同的拘束下解脱出来,给废除合同留有余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个

市场主体,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当事人有必要把合同条款规定得更细致、更灵活、更有策略性,其中应包括保留解除权的条款,使自己处于主动而有利的地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8日 17: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免除相关文章
  • 合同免除条款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一、合同免除条款无效的情形是什么合同免除条款无效的情形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而免责的条款无效;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而免责的条款无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免责条款无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二、免责协议需要公证吗如果协议内容合法,不需要公证也是有效力的,公证只是形式,并不是公证就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
    2023-05-03
    389人看过
  • 免除刑事责任和免除刑事处罚的区别是什么?
    一、免除刑事责任和免除刑事处罚的区别是什么?免除刑事责任,是指对犯有罪行的人不予判刑和谴责,也不适用国家强制方法。苏联刑法中的一种刑法制度。规定这一制度的原因在于,立法者以刑法的任务和刑罚的目的为出发点,力求用刑法手段同犯罪现象进行最合理而有效的斗争。免除刑事处罚是对犯罪的人依照刑法规定免予刑罚。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理由经一定程序对有罪者免予刑罚。分为一般免除与特别免除。一般免除是由刑法规定的适用于一切犯罪的免除,特别免除是对某些特定犯罪所适用的免除。中国法律只有一般免除。免除处罚应与无罪释放相区别。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什么根据法律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庆幸有以下几种: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刑法规定了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
    2023-04-13
    369人看过
  • 民法指的单方解除权合同是哪种?
    单方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以下这些:(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什么是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
    2023-08-01
    152人看过
  • 免除保险合同责任的情形是什么
    (1)未投保的风险,如在现行的企业财产基本保险中,保险人对地震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不承担责任。(2)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损失为免赔损失。保险人不承担因正常维修保养所发生的费用和间接损失。(三)未投保的标的物包括土地、矿产等绝对未投保的标的物和金银珠宝等可以特别投保的标的物。(四)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免除责任。自然灾害是具有不可抗拒的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非人寿保险合同承保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电、飓风、台风、龙卷风、风暴、风暴、暴雨、洪水、洪水、冰冻灾害、冰雹、地震、滑坡、滑坡、雪崩、火山爆发、地面沉降、,保险公司对自然灾害的识别通常是基于当地气象部门的判断。为方便读者或投保人了解保险合同中自然灾害的概念,特选取以下典型自然灾害进行具体说明。雷击是指由雷电电引起的灾害。闪电电是积雨云、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雷电的危害形式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这两种雷电造成的财产损失属
    2023-05-02
    94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是民事合同吗
    是民事合同中的特殊一种但他们有这些区别。1、两者存在的社会领域不同:劳动合同存在于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领域,涉及劳动过程的发生与实现。民事合同调整的则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合同注重的是商品流通过程,相对而言,很少关注商品生产过程。2、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而民事合同则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双方当事人没有限制,可以同时或者分别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团体等。3、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同:劳动合同是关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该关系经过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而成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而民事合同一般不存在劳动关系,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所具有的管理上的从属关系。所谓劳动合同,又称为劳动契约或者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私人雇主)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
    2023-02-25
    430人看过
  • 什么是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什么意思
    1、免除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的人员,当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只给予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2、免除处罚的适用,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属于量刑的范畴,它是相对于裁量刑罚而言的,对犯罪人裁量刑罚和对犯罪人不适用刑罚之间是有严格区别的,所以,我国刑法在“量刑”一节中未规定免除处罚的制度,而在“刑罚种类”这一节中作了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2023-06-12
    330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民事欺诈
    一、什么是合同民事欺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一)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二)合同民事欺诈有四大特点1、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采取欺诈手段实现签约目的。2、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向对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其订立合同的目的。3、所签合同生效后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该合同,达到其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4、目前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条款,即
    2023-04-14
    327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的免责事由,什么情况下免责事由无效
    免责事由,又称免责条件,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免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无效。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一、违约责任免责的类型有哪些违约责任免责的类型有:1、约定的免责条件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免除责任,称为免责条款,免责条款并非全部有效,侵犯对方人身权或财产权的免责条款无效;2、法定免责,是指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即使当事人违约,也可以免除违约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也就是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责任。二、有效的免责条款应当具备哪些要求有效的免责条款应当具备下列要求:1、必须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2、必须经双方协商同意;3、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4、必须合理分配双方的权益和风险;5、必须说明的格式合同
    2023-02-22
    87人看过
  • 民事欺诈指的是什么
    法律咨询:民事欺诈的定义是什么?律师解答:民事欺诈主要是指行为人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夸大履行能力等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当事人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相关法律知识:合同诈骗,即行为人必须有使对方当事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既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也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碍对方当事人使其发生错误;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方式,也可以表现为本应作为而故意不作为的方式;受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例如,误将劣质产品认为是优质产品,误将有重大瑕疵的标的物认为无暇疵,误认为欺诈人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等等。这种错误,必须是因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受欺诈人陷入错误与欺诈人的欺
    2023-06-04
    441人看过
  • 解除合同根本违约指什么
    一、解除合同根本违约指什么1、合同解除中的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制度。2、判定是否根本违约应当把握以下两点:(1)合同的不当履行部分包含了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合同来说,其履行中包含的因素包括时间(期限)、地点、标的物情况、特定的身份要求等。对于不同的合同,这些因素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如果特定因素对权利人而言是其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并且是不能替换的,那么,就可以认定其为合同的关键因素。违约行为只有包含了实现合同的关键因素,方能认定构成根本违约。(2)在无法判定是否违反合同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履行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小于因解除合同所造成的社会财富损失,则不宜认定为根本违约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二、如何区分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1、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
    2023-06-17
    418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什么条件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2、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法典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要求合同解除《民法典》规定,在以下条件中可以要求合同解除: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023-08-14
    396人看过
  • 昆山劳动合同解除具体指的是什么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劳动合同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协议解除,即劳动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单方解除即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中间环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
    2023-04-11
    126人看过
  •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的解除方法:1、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法定解除合同情形,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2、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约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待约定的事由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3、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1、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一方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强迫对方续订合同。企业劳动合同期满即行终止,不存在任何附带条件。确定是因生产或工作的需要,可以续订合同,但必须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任何一方无权强迫另一方续订合同。否则,所续订的合同是无效的,续订行为本身也是违法的;2、合同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即不办理续订合同手续,也不终止合同,继续保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源于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保持事实上的
    2023-08-12
    490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什么意思
    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订立合同时的情形是处于欺诈、胁迫、重大误解、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下签订的合同,那么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得合同。一、担保合同会被撤销的情形符合撤销事由就可以撤销。合同可撤销的情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的订立显失公平的。二、未生效的合同可撤销吗未生效的合同符合法定可撤销条件是可以撤销的。法定可撤销合同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三、预售合同可否撤销符合撤销事由就可以撤销。合同可撤销的情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以欺诈、胁迫
    2023-02-28
    67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免除的条件包括: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更多>

    #合同免除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免除民事责任呢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26
      民事责任的免除即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 民事责任的免除指什么呢,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7
      民事责任的免除即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 免证事实是指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22
      1、免证事实,是指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即可以认定的事实。立法及司法解释确立免证事实,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证明负担,提高诉讼效率。在诉讼中,有些事实是显著事实,其真实性一目了然;有些已经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或经公证机关所确认,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其真实性。 2、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六种免证事实,即: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推定的事实、法院生效裁判所认定的事实、仲裁机关生效仲裁裁决所认定的
    • 什么是免于刑事处罚解除劳动合同?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1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于1995年8月4日颁布实施,该《意见》第二十九条中的“刑法”特指1979年7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为“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分,但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 什么情况下免除民事处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31
      免除民事处罚的条件如下: 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 2、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 3、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 4、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