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是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工具,随着对身份证管理越发严格,很多事必须持有人凭借身份证才得以进行。可身份证被冒用那就是很麻烦的事了,想想被冒用身份证向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是进行违法的行为的,对于原身份证的持有人将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被冒用身份证的人也不只是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人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当然视具体情况处罚也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办理事务的时候,在金融机构或者医疗、电信等单位留下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过后却被泄露的情况。
按照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次是在租房或者卖房过程中,身份信息被中介或者是出租人泄露导致被冒用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2、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实施下列行为属于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身份证的;
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当然,冒用他人身份证强调的是存在主观恶意,如果是在他人的欺诈或者是胁迫之下使用了他人的身份证,不能认定为违法或犯罪的行为。但应当及时进行说明,免除自己的责任。
-
如何处罚冒用他人身份证的犯罪行为
351人看过
-
身份证被他人冒用贷款怎么办,如何防止身份证被他人冒用贷款
474人看过
-
如何惩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行为的人
159人看过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治安管理处罚
481人看过
-
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
118人看过
-
如何处理他人冒用身份证进行贷款的问题
267人看过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需要身份证的情形有常住户人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更多>
-
出借、出借、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使用冒领的居民身份证,如何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13出借身份证和冒用身份证同样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卖·淫、嫖
-
治安管理处罚法冒用他人身份证怎么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3-12-11律师解答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会被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的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
2022年冒用居民身份证如何处罚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25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以犯罪论处。 如果只是冒用,尚未构成犯罪的,则按以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
-
冒用他人身份证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处罚辽宁在线咨询 2021-08-31视情况而定。如果只是是输错了身份证号,表示是失误,联系专管员把报错的明细表进行改正即可,不用处罚;如果是用别人的身份证号给自己单位的人背税,则可能属于偷税行为,是违法的,被查处后不仅需要补税、缴纳滞纳金还要缴纳罚款,金额较大亦可追责。冒用他人身份证本身是违法行为。
-
《居民身份证法》中对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已有规定,如何进行处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0《居民身份证法》中对冒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已有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另外,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要建立不良信用记录人员“黑名单”制度,对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个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库,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时进行必要限制,推动落实联合惩戒机制。《关于规范居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