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监督瞄准焦点环节去年全国抗诉案3963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33:10 295 人看过

2009年,全国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案件3963件,同比上升22.01%,法院采纳抗诉意见1691件,同比上升14.64%。这是记者从今天(1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耕透露,下一步各级检察机关要紧密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这3项重点工作,推动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坚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案件上,放在容易发生司法人员执法不严、违法犯罪的薄弱环节上,放在侵犯民生、民权的突出问题上。

张耕表示,要推动量刑建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逐案审查裁判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向法院提出监督意见,并与同级法院做好沟通协商工作。记者袁定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09: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审判委员会相关文章
  • 审判监督刑事抗诉有什么区别?
    审判监督、刑事抗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刑事抗诉是刑事监督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4条的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有:决定再审、指令再审、决定提审和提出抗诉。(一)决定再审这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经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从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方式。它是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所采取的方式。(二)指令再审这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从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方式。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各地方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实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三)决定提审这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
    2023-03-01
    489人看过
  • 依法抗诉86件民事行政案去年改判
    提到检察官,法庭上唇枪舌剑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庄严场景人们并不陌生;无私无畏斗智斗勇的反腐斗士同样赢得了人们衷心的尊敬和爱戴……毫无疑问,国家公诉、反腐败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和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行检察工作日益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负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检察官们通过耐心细致、默默无闻的工作,通过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监督,保障了国家民事、行政法律、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通过依法行使民事行政抗诉权,对当事人进行司法救济,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包括企业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了解,本市检察机关从1991年开始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十几年来,受理和抗诉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去年一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427件,立案610件,建议提请抗诉63件,提请
    2023-06-11
    198人看过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否有效
    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否有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2009年7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3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发布,根据2015年1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9号《关于废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决定》废止。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有哪些责任(一)负责人职责: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负领导责任,负责规范本单位食品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其落实,对经营人员的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二)管理人员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对日常销售和存储食品的质量及状态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监督和检查经营人员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
    2023-06-06
    482人看过
  • 刑事抗诉案件适用法律的考量
    1、适用的法律和法律条文是否正确;2、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是否正确;3、具有法定从轻、减轻、从重、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法律是否正确;4、适用刑种和量刑幅度是否正确;5、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决或裁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四)办理刑事抗诉案件时,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是否存在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人民检察院在收到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应当指定专人立即进行审查。对确有错误的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及时在法定期限内按照第二审程序依法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对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抗诉请求,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查答复;抗诉请求的理由成立的,应当依法及时提出抗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办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应当比照第二审程序
    2023-06-22
    172人看过
  • 审判监督程序适用刑事抗诉书
    人民检察院刑事抗诉书检刑抗[]号原审被告人(依次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职业、单位及职务、住址、服刑情况。有数名被告人的,依犯罪事实情节由重至轻的顺序分别列出)。XXX人民法院以XXX号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对被告人XX(姓名)XXX(案由)一案判决(裁定)(写明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者一审及二审判决、裁定情况)。经依法审查(如果是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而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或者有关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应当写明这一程序,然后再写经依法审查),本案的事实如下:(概括叙述检察机关认定的事实、情节。应当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围绕刑法规定该罪构成要件特别是争议问题,简明扼要地叙述案件事实、情节。一般应当具备时间、地点、动机、目的、关键行为情节、数额、危害结果、作案后表现等有关定罪量刑的事实、情节要素。一案有数罪、各罪有数次作案的,应当
    2023-06-11
    149人看过
  • 刑事案件抗诉会不会被收监,刑事案件怎么立案的?
    一、刑事案件抗诉会不会被收监不会被收监的,如果抗诉成立,法院改变了判决或裁定,按新的判决裁定结果执行,如果新判决或裁定是改变了已缓刑的判决或裁定则属于变更了处罚的执行措施——判处有刑徒刑(没有缓刑)或拘役是要收监执行的。刑事案件检察院可以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二、刑事案件怎么立案的1、公安机构对立案材料的接受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公安机构对于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应当迅速进行审查,经过审查分别作出以下处理:(1)认为有犯罪事实,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经县级以上公安机构负责人批准,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办
    2023-06-28
    432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什么是国家赔偿监督?
    国家赔偿监督是为了保障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申诉权,规范国家赔偿的监督程序,国家赔偿的监督机构是赔偿委员会。《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生效后,如发现赔偿决定违反本法规定的,经本院院长决定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令,赔偿委员会应当在两个月内重新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也可以直接审查并作出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发现违反本法规定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意见,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当在两个月内重新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一、刑事案件申请国家赔偿的范围有哪些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
    2023-06-21
    255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立案监督最新规定
    《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七十一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实行监督。第三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的,由审查逮捕部门审查;审查逮捕部门经过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经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第三百七十三条: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受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审查中,可以要求被害人提供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审查逮捕部门办理。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后,审查逮捕部门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通知控告申诉部门,由控告申诉部门在十日内将不
    2023-04-05
    85人看过
  • 刑事抗诉书(审判监督程序适用)
    检刑抗[]号原审被告人……(依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职业、单位及职务、住址、服刑情况。有数名被告人的,依犯罪事实情节由重至轻的顺序分别列出)。______人民法院以______号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对被告人______(姓名)……(案由)一案判决(裁定)……(写明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者一审及二审判决、裁定情况)。经依法审查(如果是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而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或者有关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应当写明这一程序,然后再写“经依法审查”),本案的事实如下:……(概括叙述检察机关认定的事实、情节。应当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围绕刑法规定该罪构成要件特别是争议问题,简明扼要地叙述案件事实、情节。一般应当具备时间、地点、动机、目的、关键行为情节、数额、危害结果、作案后表现等有关定罪量刑的事实、情节要素。一案有数罪、各罪有数作
    2023-06-11
    216人看过
  • 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不能缺位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法理上,检察监督的原则应当是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但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上诉案件的检察监督却几近缺位,形成监督盲区。本文从检察权的视角,探讨当前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一、当前刑事上诉案件检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实践中检察机关在上诉案件监督工作中存在监督的盲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上诉状无须送达上级检察院,上级检察院无从知悉被告人是否上诉。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只需将上诉状副本在法定期限内送交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因此,除非二审法院通知同级检察院开庭审理上诉案,否则上级检察院无从掌握一审被告人的上诉情况,从而使上级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难以行使。2.二审法院决定书面审理无须征求检察机关意见,检察机关无从监督书面审理案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
    2023-06-11
    298人看过
  • 刑事案件对减刑如何监督
    刑事案件对减刑的监督《刑事诉讼法》第27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1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活动实行监督,发现有下列违法情况,应当提出纠正意见:(1)将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罪犯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2)对依法应当减刑的罪犯不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或者罪犯被裁定假释后,应当交付监外执行而不交付监外执行的;(3)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对罪犯减刑没有完备的合法手续的。人民检察院接到人民法院减刑的裁定书副本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1)被减刑、假释的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条件;(2)执行机关呈报减刑的程序是否合法;(3)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程序是否合法。检察人员可以向罪犯所在单位和有关人员调查,可以向有关机关调阅有关材料。经审
    2023-06-12
    455人看过
  • 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办法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的,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特征首先表现为刑事立案监督是一种司法救济程序,而不是刑事立案程序必经的法定监督。刑事立案主体依法享有刑事立案权,但这种权力是附有条件的,必须在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运作,当出现刑事立案活动可能造成司法不公时,这种权力将受到刑事立案监督权的制约,检察机关将依法提供司法救济;其次,从刑事立案监督的目的来看,是为了纠正刑事立案主体在刑事立案活动中的司法不公现象,确保刑事立案活动正确合法地进行,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刑事案件当事人的正当权利,确保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地实施;再次,刑事立案监督具有强制性。检察机关发出的《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和《通知立案书》具有强制性和确定性,不得复议,刑事立案主体必须按要求及时履行职责,否则即为违法;其四,刑事立案监督既包括依据刑事
    2023-04-22
    79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诉讼监督案件
    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审判机关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保障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有利于正确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维护方式。一、司法机关是指什么1、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高级人民法院,以下为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2、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上而
    2023-03-24
    202人看过
  • 工商总局发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他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工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境内从事流通环节食品经营,都应当不折不扣地遵守上述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共分为总则、食品经营、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5章、69条。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等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辖区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张晓松)
    2023-06-07
    366人看过
换一批
#审判阶段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审判委员会
    相关咨询
    • 审判监督提出刑事抗诉的条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1-03-12
      由有抗诉权的人民检察院提出,只有出现法定情况,人民检察院才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能提出抗诉(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
    • 现在这个公诉环节加强刑事法律监督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1
      目前公诉环节加强刑事法律监督的做法,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的,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
    • 刑事案件抗诉一体监督机制细则的依据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2-10
      刑事案件抗诉一体监督机制细则的依据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抗诉工作强化审判监督的若干意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刑事抗诉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加大刑事抗诉工作力度,提高刑事抗诉案件质量,强化刑事审判监督职能作用。
    • 刑事案件立案标准自诉案件法律受理点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1
      1、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轻微的刑事案件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2、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因事实的证据。 4、起诉的主体是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 刑事抗诉法律规定的刑事案件条件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30
      1、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2、确有抗诉的必要性。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有抗诉必要,依法提出抗诉: 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证即作为裁判的根据,导致裁判错误的。 2、人民法院不采纳公诉人庭前收集并经庭审质证的有效证据,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决无罪或改变事实认定,造成错误裁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