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是民事法律事实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0 18:12:04 383 人看过

时效是法律事实。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它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根据。并且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它是基于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内的持续存在而当然发生的,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

一、合同解除诉讼时效

解除合同有不同的原因及方式。就合同解除权而言,其是没有诉讼时效的,而只有除斥期间。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除斥期间内行使合同解除权。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二、情势变更原则意思是什么

所谓情况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成立或履行过程中,社会现实或基本事物形式因当事人自身的过错而发生质的或超过一定数量的异常变化。如果合同严格履行,将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导致合同履行极不公平。

情况变更原则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一)情况变化的客观事实。所谓情况变更的客观事实,应当是订立合同时所依赖的事实或者基本情况。由于时间的推移,不以订立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为转移,足以影响合同履行或者造成合同当事人不公平履行的客观现实;

(二)情况变化的时间性。也就是说,情况变更具有时间限制,不是在合同的任何时间发生,而是指合同订立后直接针对或影响合同履行的期间;

(三)具有情况变更的非意志性,即情况变更不以合同各方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经双方努力无法有效控制的属性,这种变更不能归因于第三方的行为;

(四)情况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即情况变化是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测的;

(五)合同履行严重不利。情况发生变化后,最明显的法律后果是,如果按原合同履行,一方的利益将明显处于不利状态,这显然超出了必要的交易风险范围。

三、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第一,概念不同。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义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第二,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主要适用请求权,除斥期间只适用于形成权。第三,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并不丧失诉讼权。但除斥期间经过,实体权利消灭。权利人不但失去胜诉权,也可能会失去诉讼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10: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成立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吗
    法理学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标准,将法律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一)实体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民法典》、《民法典》、《公司法》等等。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而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二)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
    2023-05-04
    165人看过
  • 民法典是民事法律还是刑事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法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规定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何撤销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
    2023-07-13
    140人看过
  • 民事调解书无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根据法律规定,调解书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目前涉及到执行问题,如果被告的亲属同意按协议履行就可以。如有异议,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被告的遗产,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偿还的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民事调解书申请执行案申请执行人:安徽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法定代表人:徐XX,总经理。被执行人:(香港)XX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特罗伊狄麦克布赖德,董事长,美国公民。申请执行人安徽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医保公司)因被执行人(香港)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不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
    2023-07-11
    320人看过
  • 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有效吗
    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被宣告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没有因为被宣告死亡而真实的消失,只要他或她还在活着,他或她的能力都在法律上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宣告死亡是有地域限制的,它只能在当事人的住所地有效。对于在宣告法院所管辖的区域以外的地方,被宣告人仍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从事他或她法律上允许做的事情。一、宣告死亡的步骤有哪些1、申请和受理宣告公民死亡,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对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认为手续不完备且无法补正的,驳回申请;认为手续完备的,受理案件,进行审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清理下落不明人的财产,并指定审理期间的财产管理人。2、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案件之后,必须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被申请宣告死亡的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不测的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的,公告
    2023-03-03
    388人看过
  • 婚姻是民法上的事实吗?
    1、婚姻是民法事实吗一切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化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都是法律事实。根据法律事实是否由人的主观意志转移,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根据事实的存在,法律事实可以分为确认法律事实和排除法律事实。婚姻登记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是一种法律行为。另外,婚姻登记是指由主管机关对婚姻关系的确认,因此也是对法律事实的确认,构成法律行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和身体行为,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类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精神病人的行为不应视为法律行为;第三,必须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即对他人或社会有影响的行为;第二,婚姻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婚姻的主体是男女法律。如果不是男女生理差异的结合,就不构成婚姻婚姻是法律行为。比如,双方申请结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否则,婚姻关系就不会产生法律后果
    2023-05-07
    418人看过
  • 婚姻关系是法律事实吗
    法定结婚年龄
    一、婚姻关系是法律事实吗婚姻关系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民法典律关系的消亡、民法典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二、婚姻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形婚姻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形: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第
    2023-05-06
    423人看过
  • 法院调解的事实是否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协议。调解书应当注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字,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只要收到法院的调解书,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可要求对方及时履行调解书的内容。如对方不履行调解书,可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期限为两年。中止、中断申请执行时效,适用法律关于中止、中断诉讼时效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天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开始。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限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因此,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申请执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法院调解的原则所谓法院调解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调解活动和达成
    2023-08-09
    464人看过
  • 民事判决何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1、民事判决书如果是一审判决(不包括最高院的一审判决),那就是自送达之日起十五天内没有人上诉之后生效;2、如果是二审判决或是最高院的一审判决书,那么自二审判决送达之后开始生效;3、如果判决书被撤销的话,那就不会生效。民事判决效力对于准许上诉的民事判决,在宣告后至上诉期届满前,具有下列法律效力:1、民事判决向当事人宣布后,至上诉期届满之前,作出该判决的人民法院不得改变或者撤销判决。2、在上诉期内,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上诉期内提起的上诉,人民法院必须立案受理。民事判决生效后,具有下列法律效力:强制执行性。民事判决生效后,对于有给付内容的,当事人必须依照判决书履行,否则,人民法院有权予以强制执行。不可争议性。在民事判决生效期间,人民法院或者其他部门在作一些同该判决有联系的决定时,必须以该判决为准。任何有悖于生效判决的决定,都是无效的。当然,如果生效的民事判决有错误,人民法院可依
    2023-07-23
    500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终止的方式非常多,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终止。约定的条件达成后可以终止,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只有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才能预见其行为的后果,并作出维护自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法律要求自然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与该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
    2023-04-19
    474人看过
  • 民法典中虚构事实的合同有效吗
    一、民法典中虚构事实的合同有效吗通过虚假事实签订合同时,如果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二、合同诈骗的行为表现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
    2023-04-13
    64人看过
  • 什么是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无效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第五百零七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第五百零八条,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一、无效合同的特征是什么?1、具有违法性。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2、具有不履行性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
    2023-05-07
    337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纠纷案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
    有诉讼时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纠纷案合同的诉讼不属于相关法律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所以确认合同的效力是有诉讼时效期限限制的。法律对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限没有特别规定,所以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也适用一般诉讼时效的三年期限,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一、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这些:1、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虚假;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4、违背公序良俗;5、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合同效
    2023-03-23
    460人看过
  • 如何区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一、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1、法律事实引起权利的得失变更(取得、变更、消灭)(需要区分的是好意施惠关系)而法律事实又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而依其是否与人有关,可分为人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以外的其他事实(自然事实)。2、法律事实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其他行为)。3、人的行为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4、适法行为分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5、表示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通知行为(通知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其实,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一个是不管你有没有意思表示,当然发生法律效果,一个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二、事实行为的定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
    2023-03-10
    23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事实与法律适用手册
    写明诉讼请求有关的客观事实,以及原告因此事实,而能够向法院寻求救济的合理理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应当记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和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怎么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按照具体情况来写。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可以按照以下内容写:1、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2、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3、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的诉讼请求,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与理由,事实部分不用写得很详细,因为刑事起诉状中有写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023-07-11
    488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效。 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2、具有主体适格的两方以上当事人; 3、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4、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更多>

    #合同成立
    相关咨询
    • 名词解释民事法律事实;诉讼时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7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法律事实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的意义,是把法律规范和具体主体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的环节。因此,法律事实伴随法律关系的整个生命过程-产生、变更、消灭。
    • 法定30日是民事时效还是民事诉讼时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5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这一条主要是规定,如果双方都申请调解的案件,应该在30日内提出,否则超出申请时效。
    •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03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 一、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民事事实行为没有这种要求。 二、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而民事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三、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而民事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四、民事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民
    •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什么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3
      1、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必须因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发生2、这些相互结合,共同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事实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民事法律规范、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事实。其中,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条件,而法律事实则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只有在一定的
    • 民法上的事实收养关系具有民事效力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5
      所谓事实收养,主要是指未经登记或者公证的收养行为,即欠缺合法收养的法定程序性要件,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形。 1、收养弃婴。 2、收养孤儿。 3、收养走失或者流浪的儿童。 4、无计划生育的婴儿(多为女婴)被私下送养、私下收养。 5、对被拐卖儿童的扶养。 6、无子女者为承续宗嗣认养他人子女。 7、无子女者为老有所养而收养他人子女。 8、亲生父母确无抚养能力而将子女送人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