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谁报告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3 11:00:14
487 人看过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怎么做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生产事故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
1、事故主体的特定性,仅限于生产经营单位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事故;
2、事故地域的延展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地域范围是不固定的,但又是限定在有限范围内的;
3、事故的破坏性,生产安全事故对人员或生产经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给生产经营单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影响了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4、事故的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不同于在某种危害因素长期影响下发生的其他损害事件;
5、事故的过失性: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是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五十六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怎么做
283人看过
-
事故隐患应当报告哪个部门
241人看过
-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吗?
154人看过
-
医疗事故出现后首先应向谁报告事故的情况
381人看过
-
应当立即报警处理的交通事故
65人看过
-
发生工伤事故要及时向谁报告
43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事故隐患应当报告哪个部门福建在线咨询 2024-03-25事故隐患应当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又或因其他单位的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
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或者发现有哪些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7煤矿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定期组织排查,并将排查结果按季度向市、县(区)煤矿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发现有下列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并记录在案:(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二)瓦斯超限作业的;(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的;(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
-
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的情况?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报告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3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组织救护确需改变事故现场状况的,应当做好现场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隐匿、篡改、销毁事故证据,不得伪造或者破坏事故现场。
-
事故现场处理,应当立即收集报告,采取报告的措施,处理伤亡事故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5伤亡事故的报告处理制度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目的是及时掌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报告、事故的统计,事故的调查和事故的处理。 1、伤亡事故的报告,是指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本单位的负责人。这里所说的伤亡事故主要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