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只限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这类行政处罚对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因此,通过听证程序作出这一方面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确保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性的正确率,避免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利的侵害。但是,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决定,仍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2、在行政机关告知权利后,受处罚的当事人有听证要求的。对这类行政处罚进行听证的决定权在于受处罚的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告知受处罚的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后,由受处罚的当事人根据自已的情况决定是否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对受处罚的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一、行政处罚听证会应当当场做出处罚决定吗
在行政处罚听证会上,不应当当场做出处罚决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如何举行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
未告知听证的行政处罚怎么办?
477人看过
-
听证程序:行政处罚的告知与准备
345人看过
-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的情形有哪些
187人看过
-
行政拘留应该告知听证吗
278人看过
-
行政处罚有哪些情形要举行听证
500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告知听证有没有期限?
180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应当告知听证权的处罚范围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13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一)较大数额罚款; (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
未告知听证的行政处罚是怎么处理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1-07-11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行政机关作出没收较大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或者未按规定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确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律程序,有关较大数额的标准问题,实行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没收处罚决定,应参照国务院部委的有关较大数额罚款标准规定认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没收处罚决定,应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认定。
-
行政处罚听证二次告知通知有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2因为和别人打架被抓走了。行政处罚听证二次告知的回答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第四十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写出听证报告并签名,连同听证笔录一并上报本机关负责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核审意见或者听证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
-
发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适应法律错误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2对于较大数额罚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告知书不是必须同时下的。我国行政法中并无所说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准确名称是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收到该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企业可以选择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向作出处罚的机关提出陈述申辩,要求听证。一般来说,听证告知书上应注有听证机构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知行政复议告知听证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21听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关人员。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申请回避,应说明理由,并在举行听证会前提出;听证时提出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是否中止听证。 第二十五条行政复议案件主办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