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未续签补偿标准如何规定
合同未续签补偿标准如下规定: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以外,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其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劳动合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没有具体的期限规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约定任意时长,也可以约定无固定时长,还可以约定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三、劳动合同续签的程序
劳动合同续签的程序:
1.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续签;
2.提前30天向劳动者发出续签劳动合同通知书;
3.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书面答复;
4.协商具体事项,重新协商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n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n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新劳动法如何规定未签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433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不续签要求补偿,补偿金额是如何规定的
444人看过
-
合同期满员工不续签有补偿吗(劳动法不续签合同补偿标准)
483人看过
-
如何补偿未签订开放式合同
70人看过
-
继续上班但合同未续签,如何赔偿
296人看过
-
合同未续签能否得补偿金?
144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未续签如何申请经济补偿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21、经济补偿的金额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未签订劳动合同律师收费标准如何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05律师一般收费标准是几千元左右,律师收费标准并没有在法律上进行统一规定,一般情况下在几千元左右。 以下标准可作参考: (一)不涉及财产关系的,基准收费标准为5,000元-30,000元/件,可合理上浮。 (二)涉及财产关系的,按照争议标的额分段按比例累加收费: 1、10万元以下部分(含10万元)收费比例为8%-10%,收费额不足5,000元的按5,000元/件收取; 2、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含5
-
未签合同辞退员工补偿,法律上该如何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09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的双倍工资,员工经用人单位通知故意不签订的除外。 辞退员工属于无过失性辞退的,用人单位应按以下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1、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 3、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4、员工月
-
合同到期未续签如何办,需要给经济补偿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3在合同期满后不续签,劳动者都能拿到经济补偿,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单位在维持、提高待遇的情况下跟你续签,而你仍不同意续签的。 这项新的补偿的计算开始时间为2008年1月1日,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照半个月工资计算。
-
未签劳动合同怎么续签,如何续签,续签后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7一、不续签,继续留用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签劳动合同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