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证据不足上诉人民法院怎么判定
法院可以以证据不足为由,裁定驳回起诉,并且证据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是由负责举证的人来承担的。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证据不足的认定方法
1、个别判断,逐个审查。即要对案件的每一个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加以确定,紧紧抓住判断每一个证据的标准,也就是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项标准,加以权衡,不符合标准的应视为证据不足;
2、运用比较、鉴别、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排除矛盾,凡是矛盾没有得到排除,即可视为证据不足;
3、实物检验的方法,又称实物验证法则。按照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案件中所有的言词证据,都要有实物证据验证。
三、民诉证据不足被驳回有新证据能再起诉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因证据不足驳回起诉人起诉请求的,但提供新的证据时,是可以向法院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该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2、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4、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5、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7、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诉讼案件如果想稳赢的情况下,一定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当事人自己不会准备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委托律师代自己办理的。证据不足当事人不仅仅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还会承担败诉的诉讼费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n(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n(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n(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n(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人民法院对于证据不足民事受理吗?
132人看过
-
法院裁定基层人民法院证据不足能判无罪吗
235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民事证据不足法官强判合理吗
162人看过
-
民事一审证据不足上诉能赢吗
373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怎样调查收集证据
350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院判决依据是怎么规定的?
393人看过
-
民事被告证据不足法院判决会怎样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9民事案件:证据不足,由不能提供证据充足方承担不利后果。 刑事案件: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
证据不足民事上诉状法院会处理吗?谢X帮助。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0民事立案条件:第一百零八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刑事案件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
-
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怎么,法律怎么规定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19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的处理:法院会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证据不足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据以认定案件情况的主要事实材料,不足以作为认定案情的根据。
-
证据不足的民事诉讼如何判决?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21民事证据不足的,会驳回诉讼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几个问题的说明: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不足的,由持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
不服判决人民法院民事上诉状要怎么写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1法院判决之后就立即生效,只是说你还有可以上诉的就会,如果你不上诉,那就根据一审判决来定,二审的时候有可能会改判决,也有可能维持原判。根据《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