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无结婚证是不是有抚养关系
无结婚证若是有子女的话,则是有抚养关系,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全部或者是部分抚养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继承权,且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没结婚证是不是有孩子抚养权
没有结婚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抚养权的。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与婚生子女没有什么不同。
分开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应当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民法典中没有抚养关系的是否处理
433人看过
-
无结婚证是否有抚养关系,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115人看过
-
民法典中解除收养关系是否承担抚养费
219人看过
-
民法典中没有抚养关系是否可以断绝父母子女关系
79人看过
-
民法典没结婚证的形成继子女抚养关系吗
172人看过
-
民法典中拟制血亲是否形成抚养关系
158人看过
-
无结婚证是否有抚养关系,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01无结婚证与是否有抚养关系无直接关联。只要子女未成年,其父母就具有法定扶养义务,双方就存在扶养关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无结婚证生下的小孩是指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民法典中有没有明确抚养关系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5法律上没有“事实扶养关系”的说法。如果不是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是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又没有被继承人的遗嘱或遗赠协议指定让自己继承,那么就无权继承。但作为对被继承人生前照顾较多的人,可以要求适当分得部分遗产。
-
民法典中哪些关系有法定抚养义务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8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2、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3、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
民法典中抚养权跟户口有没有关系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11.抚养权跟户口没有关系,在法律上属于两个概念。 2.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在我国享有抚养权的一方有权直接携带子女共同生活。 3.而户口是指由公安户政管理机构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未成年子女的户口可以随母或随父,并不影响抚养权的归属。 4.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则由法院进行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的核心在于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
-
2022年民法典中有抚养关系就能继承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08有抚养关系不一定就能继承。比如被继承人立遗嘱指定其他非抚养关系的人继承遗产,则有抚养关系的人不能继承该遗产。此外,如果有抚养关系的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