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赖欠账不还能追回吗
如果碰到了借了钱却迟迟不还的“老赖”也不用慌张,我们完全可以到法院去告他们,让法律来帮我们追回这笔债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有用的证据,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诉求能够得到支持和认可。
下面我给大家列举几个常见的证据类型:首先,最有力的证据当然就是欠条啦!因为这是借款人亲自写下的,上面还有他们的亲笔签名,所以作为书面证据,它的可信度非常高。
人证也是很重要的。
在法庭上,被告方有权对我们提供的证据提出质疑,为了让证据更加充分且无懈可击,找个人证来作证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借款当时有其他目击者在场的话,那就更好办了,我们可以请他们出面为我们的债权做个证明。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收集对方财产方面的证据。
虽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但是有些人可能会想尽办法逃避债务,比如把自己的财产偷偷转移到别的地方。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撤销债务人的某些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撤销的行为包括:
(1)放弃已经到期的债权;
(2)无偿转让财产;
(3)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转让财产。
为了防止出现无法收回财产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来行使撤销权。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二、老师没收学生手机不还怎么办
若教师拒不退还缴获学生财物,学生家长可直接向其索回;若仍无法解决问题,家长应向上诉教育机构或教育局投诉。
因学校及教师非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他们并无权利扣押或没收公民私人财产。
无论何时,教师都必须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归还手机。
手机属于学生的合法资产,他们对此享有所有权。
除非执法机关,否则任何人或机构(包括教师)均无权占有或扣留。
即使在课堂上没收手机,也仅为暂时保管,下课后或放学时应立即归还学生。
学生有权要求侵犯其合法财产的人或机构(除执法机关外)恢复原状并归还。
-
能否向老赖借钱?如何追回欠款?
420人看过
-
老赖欠下的钱怎么追回
458人看过
-
欠债不还,老赖会被列入黑名单。那么,他们所欠的钱还能追回吗?
210人看过
-
欠钱不还的老赖有哪些赖账的招数
413人看过
-
拘留老赖无果,如何追回欠款?
149人看过
-
欠款难追回:老赖失踪无音信
424人看过
-
老赖欠钱不还, 如何合法追回贷款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1怎样追回贷款 (一)运用法律追讨欠款 如果借款人不讲信誉,逃账赖账,债权人切莫采取扣押人质、强抢货物等过激的违法行为,要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法院可以施行强制执行措施。 (二)谨防“非法集资”式的民间借贷 一些个体企业或业主利用人们贪图高利的心理,抛出高利息诱饵,在同地域或熟悉人之间进行地下非法集资。这类集资经营者不是挥霍过度、无力偿还,就是金蝉脱壳、卷款而逃,使债权人血本
-
如何向老赖追回欠款怎么向老赖追回欠款以及起诉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8先写起诉状,然后到法院立案。案件受理费按照简易程序收费,10000元以下诉讼费用是50元,简易程序减半收取25元。 如何向老赖追回欠款? 法院会将开庭传票及起诉状副本送到被告手中,告知其开庭时间。如果被告不到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者无法送达被告人,则法院启动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期满,如果被告还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法院会通知原告缺席开庭 如何向老赖追回欠款? 法院通知原告领取判决书,判决书上会写清楚欠款
-
老赖拖欠巨款咋追回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06老赖拖欠巨款追回的方式是建议先与对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及时搜集证据,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判决后,如果拒不执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老赖欠多少钱不能追究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4这种老赖,如果欠的钱太多,估计很难还了。中国正在织就一张越来越严密的失信惩戒网。失信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今年以来,尤其是近一个月来,政府密集发布了多个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涉及领域进一步扩展,包括社会保险、知识产权、科研、医疗、婚姻登记等领域。所以你一方面保持耐心,另一方面积极查找老赖的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
-
欠账不还怎么举报老赖啊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1债务纠纷,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第三方调解(例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向法院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双方订有明确的仲裁协议的,则应当依法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