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审上诉成功率高吗
二审成功率高不高要依据是否有证据证明一审判决有错误,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一审判决有错误的,二审就会改判或者撤销原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二审裁判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二、对终审判决不服的三种救济途径
1、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据此,你可以向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200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17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据此,你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如果同级人民检察院不受理的话,你可以依法提出异议,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上诉成功率高不高,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有证据证明一审判决结果有错误的,上诉就会成功,法院会改判或者撤销原判决。
-
不服再审判决的维权救济途径
74人看过
-
诉讼复核:重新审查不服判决的救济途径
97人看过
-
对二审不服的三种救助手段
357人看过
-
被害人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救济途径
137人看过
-
不服二审判决怎么办?探讨有效的上诉途径?
390人看过
-
二审终审后再审成功率
130人看过
-
对审判决不服有哪些救济途径广西在线咨询 2021-09-301、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据此,你可以向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
对法院审理结果不服有哪三种救济途径贵州在线咨询 2021-09-301、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据此,你可以向作出终审判决的法院的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服二审判决的救济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3我国民事审判遵循的是二审终审制,二审法院判决书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不服二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就是申请再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
-
在二审判决不服并申诉抗诉后,如何寻求救济途径?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22如果检察院没有允许抗议申请,就无法采取其他任何补救措施。申请检察院抗议是在法院申请再审未果之后作为一种补充救济手段,通常被视为最终的解决方案。对于已经被驳回的抗议申请,不能再提交抗议申请。如果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存在违反法律的现象,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异议。对于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提出的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的十五天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充分,应作出撤销或更正裁
-
二审终审后再审成功率贵州在线咨询 2024-04-16要看当事人是否有新的证据,完全证实自己的主张,如果没有新证据,成功的希望不大。新发现的证据,该证据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存在,因客观原因于庭审结束后才发现。新取得的证据,该证据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新形成的证据,该证据在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无法据此另行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