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于职务侵权行为的界定和规定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06 21:58:34 171 人看过

一、民法典对于职务侵权行为的界定和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对于职务侵权行为的界定和规定有: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二、职务侵权的构成要件

1.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所造成。这里所称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里所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在相应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只有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所造成的损害才存在国家赔偿问题。

2.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造成。只有在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含受其委托的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造成时,相应的国家机关才对此承担赔偿责任。何为职务行为,一般指经行政授权的行为或者司法允许的行为。

3.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所致。

三、职务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

职务侵权行为赔偿的范围包括两大类:

1.因行政违法行为要求的行政赔偿;

2.与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有关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要求的刑事赔偿。

这两类属于国家赔偿范围,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不能适用普通民事赔偿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九条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

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05: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哪些规定涉及职务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
    一、哪些规定涉及职务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涉及职务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是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二、职务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职务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1.职务侵权行为的主体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2.职务侵权的客体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3.职务侵权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人明知行为是违法的;4.客观要件是实施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是执行职务所致。三、职务侵权行为的种类1.行政职务侵
    2023-07-26
    223人看过
  • 民法典侵犯商业秘密有哪些法定的侵权行为
    一、民法典侵犯商业秘密有哪些法定的侵权行为第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而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如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第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上述第一种行为的继续。披露,是指将其非法获得的商业秘密告知权利人的竞争对手或其他人,或者将商业秘密内容公布于众;使用,是指将自己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者经营;允许他人使用,是指允许他人将自己获得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者经营,包括有偿与无偿两种情况。第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
    2023-06-19
    467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的侵占行为有哪些规定
    一、职务侵占罪的侵占行为有哪些规定1.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
    2023-07-31
    272人看过
  • 侵权行为界定的内容有哪些
    侵权行为界定的指导思想对侵权行为的构成,有两种立法例:一种是罗马法和英美法国家所采取的对每种个别的侵权行为类型分别地规定要件、效果的方式,另一种是像法国民法第1382条那样,对侵权行为的要件、效果设置一般性规定的方式(使因fate造成损害的人负担赔偿义务).从中国学者的论著看,一般热心于后者,即采取一般抽象概括定义的方式。依前者,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给侵权行为下一个统一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依后者,似乎又难达到统一的认识。出路何在?本文认为,侵权行为作为一类社会现象,必然具有其共同特性,只要我们从各个特殊的具体的侵权行为中,概括出其共同的东西,给侵权行为下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还是可能的。(一)侵权行为概念学者们希望能对侵权行为作出一个统一的定义。“这种定义的重心在于规范的可操作性。由于定义给出了侵权行为的识别标志及构成要件,法官只要按照三段论的推理方法,确定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便可
    2023-04-29
    163人看过
  • 民法典对房东和租客的权利义务有哪些规定?
    对于租客不交租金的情形,出租人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可以收回房屋,解除租赁合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承租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支付。若承租人逾期仍不进行支付的,出租人可以依法解除租赁合同。租客拖欠租金怎么处理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所欠租金,同时可以解除房屋租赁合同,根据规定,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如果是恶意欠租,出租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行使收回房屋的权利,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二条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2023-07-01
    392人看过
  • 民法典如何界定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认定方法
    一、民法典如何界定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认定方法被侵权人住所地属于侵权结果发生地。被侵权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行为提起诉讼,应依据民事诉讼法有关侵权行为的管辖规定来确定,其中可以侵权结果发生地的人民法院来管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行为的侵权结果发生地至少为两个:1.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平台。如网络用户将有损他人名誉的内容置于其中,从而使不知情的第三人上网点读,便可产生对被侵权人的社会评价等降低的不良损害后果。2.被侵权人的住所地。网络用户如果在网络平台上针对他人的名誉等实施侵害的,如果该网络平台的服务提供者经通知不加以消除,由此会造成对被侵权人更严重的损害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网络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是多久网络侵权责任诉讼时效为三年。《中华人民共和
    2023-09-16
    473人看过
  • 2022民法典对于悬赏行为有规定吗
    一、民法典对于悬赏行为有规定吗有。《民法典》将悬赏的行为视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民法典》规定对于遗失物可以发布悬赏。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另外,《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条规定: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的,完成该行为的人可以请求其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第四百九十九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
    2022-09-25
    114人看过
  • 侵权行为在哪些方面可享有民法典的免责规定?
    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有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且未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被害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办理。民法典的共同侵权行为有哪些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的复数性。共同侵权行为区别于单独侵权行为的首要特征是其主体构成上的复数性。复数性,是指共同侵权行为的加害人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而单独侵权行为的加害人为一人。2、过错的共同性。共同性,是指特殊侵权行为的加害人主观上存在共同过错,即加害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3、结果的同一性。同一性,是指数个加害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损害后果。换言之,数个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只有一个,而且各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责任的连带性。连带性,是指共同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有权请求加害
    2023-08-13
    14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名誉侵权行为构成四要件有哪些
    民法典认定名誉侵权行为的四要件:1、行为人确有名誉损害,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事实;2、行为人名誉损害行为违法,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具有鲜明指向性;3、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明显字眼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故意损害他人名誉。《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4-05-07
    277人看过
  • 民法典对于学校在侵权案件中的义务有何规定
    一、民法典对于学校在侵权案件中的义务有何规定校园侵权案件中,学校主要承担以下义务:1.教育、管理学生义务;2.及时报警、救助义务;3.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义务;4.及时对学生心理疏导义务。《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教育机构的过错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学校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有哪一些学校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情形有: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
    2023-09-19
    430人看过
  • 民法典身体健康侵权行为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身体健康侵权行为有哪些民法典规定,侵犯身体健康权的行为是比较多的,例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等的行为。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生命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第一千零四条【健康权】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第一千二百零八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适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医疗损
    2023-06-19
    441人看过
  • 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认定
    一、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有那些认定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一是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二是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三是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有因果关系,即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四是主观上的状态,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一般情况下,行为人非法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在认定是否侵权时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而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认定是否侵权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过错为要件。二、法律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
    2023-04-14
    338人看过
  • 2024民法典的职务代理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的职务代理有哪些规定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职务代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条【职务代理】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二、委托代理合同到期后继续代理有法律效力吗委托代理合同到期后代理人的继续代理行为效力待定。通常情况下,在委托代理合同到期后,双方未续签新委托合同的,双方的代理关系终止,代理人不得依照原代理合同继续行驶代理权。代理人擅自继续行驶代理权进行代理行为的,属无权代理行为,而该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1)当被代理人追认代理人的无权代理行为有效的,那么委托代理合同到期后代理人的继续
    2023-12-14
    117人看过
  • 职务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如何界定
    一、职务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的具体内容如何界定职务侵权法律的规定为:职务侵权行为:职务侵权损害行为,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所谓职务侵权行为是指职务行为的实施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第三人构成侵权的职务行为。二、职务侵权的构成要件1.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所造成。这里所称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里所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在相应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只有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所造成的损害才存在国家赔偿问题。2.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造成。只有在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含受其委托的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造成时,相应的国家机关才对此承担赔偿责任。何为职务行为,一般指经行政授权的行为或者司法允许的行为。3.损害系由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
    2023-08-01
    34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侵权行为地民诉法》关于侵权行为地有哪些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2
      《民事诉讼法》关于侵权地点的规定:侵权地点一般包括侵权地点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点。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的诉讼,由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地和被告住所的人民法院管辖。
    • 2024年民法典规定哪些属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河南在线咨询 2024-09-20
      以下这些属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一、商标侵权行为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
    • 民法典帮助侵权如何界定,法律有哪些规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5
      帮助侵权是指某人的行为虽然没有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但是却教唆或引诱第三人侵权,从而在事实上帮助了侵权或者共同参与了侵权。帮助侵权的成立必须有帮助者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这与直接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不同。
    • 民法典对侵权行为的规定是什么,有没有法律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03
      民法典对侵权行为的规定是:侵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权利人可以基于合法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向侵害的行为人主张权利,请求排除妨碍、损害赔偿,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 刑法对于职务侵占有哪些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07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如果社会危险性大的,一般是需要逮捕的。对嫌疑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会不会逮捕,主要看符不符合逮捕的条件,如果符合的,就可以实施逮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