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者逃逸的识别方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4 16:45:02 499 人看过

认定交通肇事者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上述行为均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者逃逸罪责定性

交通肇事者逃逸罪责定性: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简单地以行为人对于肇事者及其交通肇事行为所表现的态度和行为来进行评判。交通肇事罪无法涵盖指使肇事者逃逸的行为人的全部主观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00: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算肇事逃逸逃逸吗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擅自离开,也没有进行报案处理的,可以认为是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把车撞了逃逸是不是什么罪呢明知自己把车撞了逃逸的,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二、小区里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小区里肇事逃逸处罚如下: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
    2023-03-27
    48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的肇事者应该如何严惩
    一、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肇事者应该如何严惩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肇事者严惩是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不是因逃逸构成犯罪,而在逃逸前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交通肇事罪的死亡赔偿标准是死亡赔偿金根据受理交通事故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超过六十周岁的,每增加会一岁减少一年,超过七十五周岁的,按照五年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
    2023-11-07
    126人看过
  • 记录交通肇事逃逸者自首的处罚方式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为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1、根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2、如果是当场死亡,死亡后逃逸,处叁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不是当场死亡是因逃逸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属于逃逸致人死亡,就要判处7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逃逸致人死亡还是当场死亡,需要进行调查、鉴定。这一点非常重要。4、当然自首可以从轻、减轻处罚。5、还要附带民事赔偿。6、如何涉及到交通肇事逃逸就要尽快找律师会见、调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积极处理赔偿事宜、提供法律辩护,争取从轻、减轻处罚、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4
    75人看过
  • 交通肇事者逃逸后如何迅速通知警方
    一、交通肇事者逃逸后如何迅速通知警方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1.拨打120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稳定自己的伤情,自己不能实施这些行为的,应尽可能的争取他人帮助;2.保留事故现场证据,交警部门赶到后,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尽可能多的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好让交警根据线索尽快的找到逃逸车辆和逃逸司机;3.静待案件的侦破。二、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是多少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是以下几点: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
    2024-01-07
    139人看过
  • 逃逸肇事者的交通事故理赔疑问
    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逃逸的,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造成重大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交通事故如何理赔?交通事故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赔偿:1、交警主持调解,事故后双方愿意协商,争议不大的,涉及伤残的一般交警是不给调解的,交警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的直接在事故认定书上达成调解方案。2、保险公司主持调解的,双方可以直接签订协议,保险公司将赔偿款直接转给伤者。或者双方依据调解内容到交警队出具调解书也可以。双方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要求一方赔偿,起诉后法院一般对交通事故也先主张调解,达成一致的,再由法院出具调解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送达当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
    2023-07-04
    61人看过
  • 如何鉴别肇事逃逸者?
    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认定为逃逸。行为人需要有逃离现场的行为,且逃离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责任,而且行为人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的,才认定构成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交通肇事逃逸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1款第3项、第2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023-07-06
    104人看过
  • 逃逸交通肇事的惩罚方式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伤者因此逃逸而死亡,行为人则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并且逃逸的,行为人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伤者因为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行为人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法律规范,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使得他人重伤、死亡又或者是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对于普通的交通肇事,行为人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挂了车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
    2023-06-30
    324人看过
  • 受害者怎么报交通肇事逃逸
    一、受害者怎么报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者逃逸,拨打报警电话,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1、拨打急救电话,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稳定自己的伤情。自己不能实施这些行为的,应尽可能的争取他人帮助。2、保留事故现场证据。交警部门赶到后,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尽可能多的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好让交警根据线索尽快的找到逃逸车辆和逃逸司机。3、静待案件的侦破。逃逸者往往是害怕因交通事故带来的法律责任,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终究得归案,逃逸更是加重其惩罚的情节之一。4、受害人在遭受事故后所发生的人身损害的医疗单据、财产损失单据等需一直保留,直到查清事故的赔偿义务主体后,通过和解、调解或是诉讼的途径向其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
    2023-04-17
    198人看过
  • 指使肇事者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被告人张某,男,1976年2月27日出生,农用机动车司机,2001年12月12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被告人关某,女,1977年8月29日出生,农民,2001年12月12日因涉嫌包庇罪被逮捕。被告人吴某,男,1976年11月28日出生,汽车司机,2001年12月13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2001年11月27日早晨,天还未亮,被告人张某驾驶自家农用四轮机动车,从天津市区送完货返回,因车灯不亮,张之妻被告人关某在驾驶室帮助丈夫监视路面情况,6点20分左右,当车沿宝平公路自南向北行至5公里加800米处时,遇上学的学生刘晶(男,14岁)自东向西骑自行车横穿公路,张某因犯困打盹未发现,机动车将刘撞倒在公路中心线东侧。被告人张某踩刹车将车停住,被告人关某见状说:现在无人,快跑。张某闻听,未下车便驾车逃逸。当日约6时25分许,被告人吴某驾驶汽车沿宝平公路由南向北行驶至事故现场时,由于发现情况不及时
    2023-06-11
    215人看过
  • 在交通肇事逃逸后坐牢吗,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
    一、在交通肇事逃逸后坐牢吗(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
    2023-06-25
    132人看过
  • 让交通肇事逃逸者无处遁形
    如今,交通肇事逃逸事件不胜枚举。其实很多肇事逃逸的事件,都是肇事一方为了逃避责任,以为溜了就万事大吉,却最终落入法网。一起起案例表明:肇事逃逸者,非但不能蒙骗过关,反而会面对更严厉的刑事处罚。日前,媒体从市交警部门获悉,2015年1月初,我市交警侦破一起环环相扣的肇事逃逸事件,让涉案嫌疑人依法受到了处理。不到20分钟省道103线连报两起交通事故1月2日18时许,省道103线李记集团外路段发生一起肇事逃逸案:一辆摩托车撞伤一行人后,肇事人驾车逃逸。接到报警后,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只见一位老年妇女重伤,躺在血泊之中,道路上散落着大量摩托车碰撞后产生的塑料碎片。由于事发路段并未安装摄像头,天色已晚,目击者也未看清肇事摩托车牌照,肇事车辆信息一时成谜。通过现场走访,民警了解到了肇事者的衣着特征及逃逸方向,并立即将案情向相关领导汇报。该大队立即启动了追逃预案,沿途设卡阻截。当日
    2023-06-08
    374人看过
  • 司法审判:交通肇事逃逸者的缓刑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不宜适用缓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嫌疑人在法院判缓刑谁决定根据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这就是说,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
    2023-07-15
    38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事件处理:寻找失踪的肇事者
    肇事逃逸找不到人的,交警会对案件当中相关人员的证言进行取证,及时的开展对肇事逃逸行为人的追捕行动。在对肇事逃逸行为人的追捕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向社会发布公告等方式,或者是举报肇事车辆信息等方式,协助案件的顺利进展。交警偏袒肇事逃逸司机怎么办?交警偏袒肇事逃逸司机的,处理如下:1、可以向其所在单位警务督察部投诉反映;2、可以去纪委、检察院、政府等部门去投诉;3、可以提出复核申请。在对基本事实调查清楚后,会做双方的调解工作,以化解纠纷;4、调解不成的,会告知双方走法律程序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2023-07-06
    207人看过
  • 如何证明肇事逃逸者无意识?
    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要在肇事逃逸中证明不知情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而且该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只要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肇事者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指的是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逃离肇事现场的行为。不知情肇事逃逸必须拘留吗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进行拘留的,不是必须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1、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4、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5、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
    2023-06-30
    45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肇事逃逸和肇事逃逸的区别,交通肇事逃逸和逃逸的区别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9
      我找到的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事故逃逸的区别是交通肇事罪是法定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不是法定罪名,只是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一个情节。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 普通事故与肇事逃逸的区别,交通肇事逃逸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0
      我找到的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事故逃逸的区别是交通肇事罪是法定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不是法定罪名,只是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一个情节。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 交通肇事逃逸伤者赔偿办法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9
      一般是逃逸者承担全部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 腿受伤了,但是交通肇事者逃逸了,如何举报别人肇事逃逸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7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
    • 怎么识别交通肇事逃逸与肇事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 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