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有什么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3 07:50:10 167 人看过

一、两者的定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此处还涉及到一个杀人未遂

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处涉及到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处罚,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和杀人未遂是两起没有关联的案件,所以选择择一重罪处罚。此案件杀人未遂罪比过失致人死亡罪要重,所以判决应该是参照杀人未遂罪来判刑。

二、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情节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三、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9日 20: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既遂和未遂的故意杀人罪有何区别
    一、既遂和未遂的故意杀人罪有何区别既遂和未遂的故意杀人罪有以下区别: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二、故意杀人罪自首条件具备下列情形的算故意杀人自首:1.行为人在实施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后、归案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2.因涉嫌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故意杀人的罪行的。《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
    2023-12-05
    347人看过
  • 伤害(致死)和杀人既遂(未遂)区别体会
    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基层司法实践中,有时的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就比较困难。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或伤害的结果。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具体
    2023-06-11
    48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一、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2023-03-28
    367人看过
  • 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的区别
    一、诈骗罪会判多少年诈骗罪判刑标准要根据情节严重与否确定:1、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犯罪;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二、渎职罪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是什么?渎职罪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渎职罪的
    2023-06-28
    82人看过
  • 区分过失和故意导致人死亡的差异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1、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的是过失;2、故意伤害致死是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致死没有伤害的故意。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手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但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过失伤害又称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过失伤害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是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所在.本罪在客观上必须是已经造成了他人重伤的结果才构成犯罪,如果过失行为只造成他人轻伤,则不构
    2023-07-06
    490人看过
  • 故意伤人怎么判刑?故意伤人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是什么
    一、故意伤人怎么判刑?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往的法条规定,都是从轻到重的入罪思路,但这个罪名是由重到轻的出罪思路,很简单,故意杀人罪是最为恶劣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一定会严厉打击,只要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能定罪,无论既遂未遂预备中止。但是,故意杀人罪,也要根据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在量刑上进行区别对待,比如饱受家暴的妇女反抗中杀掉丈夫、应要求对不忍病痛折磨的老人实施安乐死,就有可能获得从轻处理。二、故意伤人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区别是什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张明楷教授指出,既然是伤害致死,当然必须将死亡者限定为伤害的对象,即只
    2023-04-13
    390人看过
  • 过失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有哪些区别之处
    一、过失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有哪些区别之处1.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对结果发生持否定的态度。2.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有哪些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主要有: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生命权。2.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
    2024-01-16
    55人看过
  • 此案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2005年7月8日,被告人李某发现其妻手机内有一条来自同住铅山县城的被害人王某的暧昧短信(内容是:“我牙痛,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想你,感觉很甜蜜。”),遂怀疑其妻子与王某有染,于是驾驶一工具车至城郊,约王某出来将事情说清楚。李某的妻子黄某及李某的朋友余某恐生事端便找到李某,被李某安排坐在车辆后排座位。王某应约赶到现场后,李某即强硬指定王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并将副驾驶位置旁的车门保险栓锁上,对王某怒言:“你玩我老婆!要玩我就和你玩大点!”王某听后忙辩解道:“李某,啧……唉……”。李某打断王某的话说:“你不要罗嗦了!”话毕,李某挂档准备启动车辆,王某按住档位操纵杆欲行阻止,李某手一挥,将王某的手打开,气愤地说:“你不要动我的车子!今天我就陪你玩到底!”李某边说边大轰油门以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加速行驶,并往左打方向盘做出欲撞路边电线杆状。王某见势不妙便打开车门跳车逃跑,结果导致王某当场死亡。经
    2023-05-05
    443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之界限
    案情简介左某于2002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驾驶载重量为10吨的大货车行驶时,因车轮上的泥土弄脏道路而被某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保洁养护工熊某、徐某、李某三人拦下。双方发生争吵后,左某欲驾车离开而向前行驶,熊某等人即在车前拦阻。此时,徐某离开车辆欲用垃圾车来挡住该车,左某误以为在车子右侧的熊某亦已离开车辆,而仅剩在车头左侧跟着车辆奔跑的李某,遂继续慢速行进,在行进中将熊某撞倒而致其死亡。审判结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左某主观上没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行为属过于自信的过失,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评析意见本案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其理由是:被告人作为一名驾驶员,明知车前有人阻拦的情况下强行开车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仍有意放任,构成间接故意杀人。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提出被告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这样一起在对被告人犯罪主观心理态度的判断上较难界定的案件,笔者认为,应当
    2023-08-17
    161人看过
  • 怎么区别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一、正当防卫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是: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2023-03-10
    297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有没有未遂之说
    一、过失致人死亡有没有未遂之说不能。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不存在犯罪未遂状态,因此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没有未遂形态的。《刑法》第15条第1款明确规定,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主观上,过失犯罪在认识因素方面表现为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在意志因素方面表现为主观愿望于客观结果相分离。客观上,过失犯罪要求危害结果已经实际发生。换言之,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不存在犯罪未遂状态,因此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没有未遂形态的。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由过失构成;3.客体要件是他人的生命权;4.客观要件由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2023-10-19
    371人看过
  • 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
    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主观方面是故意,这都与本罪不同。本罪一般是利用迷信愚弄他人自杀、接受怪异的生活方式、迷信的治疗方法等而导致死亡。如果利用迷信,或者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唆使信徒杀害其他信徒或者其他人的,或者故意地引起他人自杀的意图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是什么?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刑法》第
    2023-08-05
    171人看过
  • 意外事件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分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有相似之处,表现在行为人事实上都没有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危害结果。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是不应当预见、不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失的行为人是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二者区分的关键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能够预见。一、过失犯罪两种类型的定义和特征(一)疏忽大意的过失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它的两个特点: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二)过于自信的过失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
    2023-06-24
    287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和杀人未遂
    法律综合知识
    1、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2、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
    2024-04-26
    15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 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
    • 如何区别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4
      从主观上区别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故意杀人,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或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 【相关延伸】 问: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怎么判刑? 答: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 怎么区分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26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1、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2、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刑法》第14条,明
    • 即遂和未遂哪个重?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哪个重?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0
      这两个罪刑都是重罪,都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刑。到具体量刑的时候还要看具体案件的案情而定,不能一概而定的。。。
    • 故意杀人未遂致人重伤量刑标准与故意杀人既遂有什么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13
      故意杀人未遂致人重伤,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杀人未遂,比照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未遂致人重伤量刑标准在法律中这样规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