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法中补充规定“精神损失”的内容,即将第七十七条改为“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另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和补充规定,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化、法律化。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有不同之处,且并不是被害人等提起的所有的精神损害赔偿之诉均予以赔偿。故需要明确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精神赔偿标准和范围,以避免自由裁量时可能出现的偏差。笔者建议适用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如下条件:(1)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中第84条的规定,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只能是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2)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从刑事案件立案后到一审判决宣告以前,在侦查、审查起诉及一审审判阶段均可提起;被害人等提出赔偿要求,已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3)被告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而且达到严重的程度。对于“严重的程度”的理解,应限于故意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4)客观上要求有侵权行为,并且该行为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严重损害,所受精神损害与犯罪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精神损害赔偿金只能起到一种抚慰的作用,无法真正补偿精神上的极度痛苦,所以法官应该在个案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对赔偿金额作出裁量:(1)被告人的过错程度、(2)被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3)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情节、(4)被告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5)受理法院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6)被害人有无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被告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等具体情况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值得可喜的是在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精神损害赔偿也被写入了草案。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草案规定,除了要为被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外;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还应支付精神损害慰问金。这说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向除民事以外的其他领域延伸,立法者已经认识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
非刑事司法赔偿解释出台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
389人看过
-
刑事赔偿中法律精神损害该怎么赔
152人看过
-
广东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192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的参考因素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诉讼时效
193人看过
-
建议统一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86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应注意事项
413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存在于民事诉讼中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9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47号《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依据《解释》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同时,《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精神损害,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7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精神损害赔偿很难认定法院一般不会支持。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及适用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
-
在诉讼中精神赔偿和物质损害赔偿的区别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62001年4月28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因一方的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所谓过错系指:(一)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如以夫妻名义则构成第(一)项所说的"重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
-
-
现在刑诉法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29刑诉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