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如何威胁法律从业者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2 09:15:13 434 人看过

法律对公证员的要求比律师更高,不仅包括过失犯罪而且包括因职务过失犯罪,法律如此规定是鉴于公证员应对公证文书高度负责,不得存在过失心理,即便是过失前科的人也被挡在门外。何为职务过失犯罪,我国刑法中的职务过失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

犯罪预备有危害结果吗?

没有的,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11: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前科相关文章
  •  犯罪后如何应对家人的威胁?
    利用家庭安全威胁犯罪行为属于恐吓行为,可以被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勒索从犯是指勒索共同犯罪的人,主观上知道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内心不想完全参加,只是受到威胁而参加。勒索从犯在我国刑法中具有独特地位。利用家庭安全来威胁犯罪行为的人,属于恐吓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可以被免除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恐吓者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勒索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勒索参与犯罪的人,勒索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例子。主观上行为者知道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内心来看,行为者不想或者不想完全参加共同犯罪,只是受到别人的暴力威胁而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客观行为者参与共同犯罪的实施,但其犯罪行为消极,缺乏积极精神。勒索从犯如何定性处理?勒索从犯是指在犯罪集团中,从属地位较低、犯罪情节较轻的成员。对于勒索从犯的处理,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定性处理。如果勒索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且未与主犯
    2024-01-27
    123人看过
  • 赌场胁从犯的法律责任如何确定
    一、赌场胁从犯的法律责任如何确定赌场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行为人构成赌博罪的条件行为人构成赌博罪的条件:1.客体要件赌博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赌博不仅危害社会秩序,而且往往是诱发其他犯罪的温床。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营利为目的。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说行为人一定要赢得钱财,只要是为了获取钱财,即使实际上未能赢得钱财甚至输了钱,也不影响行为人具备赌博罪的主观要件。三、赌博罪开庭后多久判下来法律没有规定开庭后多少时间内的
    2023-11-06
    109人看过
  • 胁从犯的
法律依据
    法律综合知识
    <imgsrc="https://p.64365.com/zs_content_img/0/237/8.jpg"alt="胁从犯的法律依据"title="胁从犯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八条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这里所说的“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受威胁被迫参与犯罪。胁从犯本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迫于他人的暴力或者精神威逼才作犯罪的选择,参加了共同犯罪的实施。当然,被胁迫参加犯罪虽非出于自愿,有违背意志、不得已的一面,但最后参加犯罪仍是由其意志决定的,其人身并未受到强制,主观上毕竟还是经过了他的自由选择,其行为也是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只是畏于自身遭到危险。这种行为人主观上是有罪过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其实施的犯罪危害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精神受到
    2024-02-01
    408人看过
  • 辱骂威胁触犯什么法律
    看具体情况定。一般辱骂行为只是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构成民事侵权责任,不算犯罪。但如果侮辱手段恶劣、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多次实施侮辱行为,就构成侮辱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存在恐吓威胁行为,会受到治安处罚或者触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或者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
    2023-03-25
    276人看过
  • 威胁他人触犯哪条法律
    法律综合知识
    一、威胁他人触犯哪条法律威胁他人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或者刑法第293条。1.威胁恐吓他人安全的,如果是一般违法行为,予以拘留、罚款等处罚;2.情节恶劣的,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二、威胁他人立案的标准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2.持凶器追逐、拦截
    2024-01-25
    472人看过
  • 法律如何处理人身威胁恐吓
    被人身威胁恐吓的是建议积极报警处理的,公安机关根据威胁恐吓的程度以及后果判断如何处罚:1、人身威胁恐吓,不构成犯罪的,可予以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人身威胁恐吓,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辱骂他人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一、人身威胁恐吓不构成犯罪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2023-07-06
    271人看过
  •  犯罪时持枪威胁他人,该如何定罪?
    用枪威胁他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恐吓内容需看情节轻重,涉及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伤者构成轻伤以上的,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决多久取决于构成什么罪名和情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原句:“用枪威胁他人首先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原句进行改写,使其保持意义不变。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将“首先构成”改为“构成”,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改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罪”。因此,改写后的句子为:“用枪威胁他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罪。”最终答案:用枪威胁他人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罪。枪支和弹药一旦失控,,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犯罪工具,被犯罪分子用于杀人、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共安全。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
    2023-10-24
    442人看过
  • 揭示威胁从犯的组成特征
    威胁从犯的构成特征如下:1、虽然主观上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共同犯罪,但从内心来看,行为人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而参与共同犯罪;2、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其犯罪行为相对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在以下情况下,不应认定为威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因外力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能犯罪,不构成犯罪,因此不存在威胁从犯的说法;2、对于先被迫参与,再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适合威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不适合威胁从犯。强奸罪威胁从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强奸罪威胁从犯的认定标准:1、当行为人被外力强迫完全失去意志自由时,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能犯罪,不构成犯罪,不构成从犯;2、对于先是被迫参与,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得定胁从犯。威胁从犯的本质特征
    2023-07-02
    222人看过
  • 威胁侵害非法利益的“胁迫”与胁从犯的刑罚不适应
    首先,从法律规定的表面考察。我国刑法总则条文为胁从犯设定了非常轻缓的量刑规则,即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方面,刑法对胁从犯采用了必减原则,明确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而不是可以从宽处罚。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刑罚裁量幅度上,又规定对其实行减轻或免除处罚。故简单比较便不难看出,较之对主犯、从犯、教唆犯等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其他犯罪形态中出现的,如未成年犯、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情况的处理,刑法对胁从犯的刑罚设置与为避险过当这样具有一定正当性的犯罪情形的设置基本相同,足以体现出立法者明显的宽大倾向。而究其原因,我认为,依刑法客观主义的主张,这种对胁从犯的显著轻缓处罚,盖源于其独特的本质,即胁从犯所内含的法益冲突与权衡。详言之,尽管胁从犯的犯罪行为使国家或他人的法益受到危害,但其主观上却是迫于他人胁迫,出于自保生命、健康、财产等合法利益的目的;同时客观上这些利益也
    2023-06-11
    135人看过
  • 何为“胁从犯”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从犯甚至主犯。
    2023-06-11
    109人看过
  •  犯下威胁罪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
    该段内容讲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罚措施。根据情节轻重,处罚包括5日以下的拘留或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者则可能被判处5日以上的10日以下的拘留和500元以下的罚款。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将会被《治安管理处罚法》所制裁,通常会受到5日以下的拘留或5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将会被判处5日以上的10日以下的拘留,同时也可以被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威胁他人会受到什么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犯前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来说,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危害公共安全: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因此,若一个人威胁他人的安全,危害了公共安全
    2023-08-30
    211人看过
  • 被威胁和恐吓法律应如何判决?
    当发生威胁行为的时候,受到威胁的人是很惆怅的。有的人就会疑惑,威胁他人构成什么罪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威胁他人构成什么罪,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单纯的恐吓行为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是不构成犯罪的,而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后在寻衅滋事里面增加了恐吓的内容:因此威胁他人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另外如果不是单纯的恐吓行为还有其它情况则如下: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有可能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023-04-18
    334人看过
  • 胁从犯是指什么,胁从犯应该如何进行处罚
    一、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二、胁从犯如何认定?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2、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2023-04-01
    90人看过
  • 如何定义威胁
    法律综合知识
    我国法律没有这个罪名,但是有相应的恐吓他人罪。我国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
    2022-02-11
    17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前科
    词条

    前科意思是指上一次的犯罪事实及受到的刑罚,常用于有前科,即以前因故受到过刑罚。 有前科的人又犯新罪,如果符合累犯的条件,就构成累犯,要从重处罚。有某种前科的人不能担任某些职务。... 更多>

    #前科
    相关咨询
    • 犯法律威胁的从犯有何处罚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8
      胁从犯是故意犯罪,不是过失。胁从犯可以从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用语言威胁威胁如何构成犯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10
      语言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处以拘留和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 在威胁下触犯了法律,胁从犯过失犯罪的处罚是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4
      从客观方面来看,胁从犯的构成包含三层内容:第一,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第二,行为人参加共同犯罪、实施犯罪行为是受他人胁迫的。所谓胁迫,是指以剥夺生命、损害健康、揭发隐私、劣迹、毁损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第三,由于胁从犯参与实施了共同犯罪,其行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共同犯罪行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从而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 受到威胁或威胁的情况下,犯罪如何定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16
      在法律框架内,面临被胁迫参与犯罪行为的人群体,可能同时具有成立胁从犯和主犯或从犯的资格。具体而言,如果该受迫者在实际行为中发挥了主要功能性作用,那么他有可能会被视为主犯;而如果他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的贡献仅限于次要或附属地位,此时应当视之为从犯。 对于这些被迫涉入犯罪活动的个体来说,其在犯罪时的心态如何,并不能作为判断其在共同犯罪中所扮演角色的决定性依据。真正决定犯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究竟是主犯抑或
    •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08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