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户口所在地还是居住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1 14:55:13 139 人看过

一般被判处缓刑进行社区矫正是在户籍所在地进行,但是也可以在法院阶段申请在居住地进行社区矫正。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缓刑是主刑还是附加刑

所谓缓刑,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罚种类。我国《刑法》规定主刑和附加刑是可以一一列举的。

其中五大主刑罚分别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为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附加刑是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使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而缓刑它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拘役的被告人。对于上述被告人如果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在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是可以宣告缓刑的。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而缓刑不能离开原判刑罚独立存在。因此缓刑既不是主刑,也不是附加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9: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详细地址是指居住地还是户口地
    是指居住地。户口所在地详细地址是身份证上的地址。1、身份证有效期内,如果你户口做变更了,你的身份证又不会及时变更,所以两者很肯能存在不一样的时候。2、一般在户口所在地办完身份证之后搬了家,没去派出所转户口重办身份证,身份证上面的地址就只是户口所在地,不是现在的住址。一、户口所在地地址和身份证地址一样吗如果当事人身份证一直没有换过,户口本的地址就是身份证上的地址。因其它的原因有变动(上学、户口搬迁)等情况,当事人的身份证还没有来得及更换的情况,身份证的地址就无法吻合目前的户口本地址。身份证上的地址,是行为人办理这张身份证时候的户口所在地。如果之后行为人的户口迁移了,户口地址已经变化,但是身份证如果不去换领的话,就还是原来的地址,所以户口所在地不一定是身份证上的地址,户口所在地应该以户口本为准。一般的情况,户口本的地址就是身份证的地址(身份证的地址来源户口本的资料)。更换身份证时,一定要带上户
    2023-02-21
    134人看过
  • 政审材料是在户口地开具还是在居住地开具?
    一,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进行,所以,证明也是由户口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开具。二,兵役:1,审查实行:村、镇、市一级一级把关,然后由市公安局、武装部、征兵办等单位联审,审查结果、合格人员名单将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审查包括:“三查”:查户口、查身份证、查毕业证;“三”:家庭、单位、学校;“六查清”:查清现实表现、查清年龄、查清文化程度、查清户籍、查清家庭成员、查清社会关系。入党父母政审材料应该去父母所在单位的党组织部门盖章,也就是要盖父母所在单位党委或者党总支的公章。如果所在单位是党支部的,须要盖该支部上一级党委的公章即可。如果在农村的,先由村支部书记填写调查表,然后签字盖章(党支部书记没有公章),再去所在乡(镇)的党委找组织干事盖党委公章即可。函调属于政治审查,政审可以走访调查也可以对不方便去的地方进行函调。入党前的函调是指对你的重要关系在外地的,又不方便去直接调查的,就采用组织
    2023-07-03
    375人看过
  • 居住地址与户口所在地有何区别?
    是指居住地。户口所在地详细地址是身份证上的地址。1、身份证有效期内,如果你户口做变更了,你的身份证又不会及时变更,所以两者很肯能存在不一样的时候。2、一般在户口所在地办完身份证之后搬了家,没去派出所转户口重办身份证,身份证上面的地址就只是户口所在地,不是现在的住址。湖南省信访局详细地址湖南省信访局详细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240号。电话是0731-82217430。信访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信访局履行下列职责:1、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2、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3、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4、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5、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2023-07-11
    188人看过
  • 住所地是不是户籍所在地
    一、住所地是不是户籍所在地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二、什么是住所地住所地是指自然人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自然人的户籍所在地一般是以其户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为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般是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为准。只要申请人的户籍所在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在本公证机构的执业区域内,该公证机构就有权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三、什么是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中国大陆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等都与户口挂钩,并且两类户口的的规定作为区别对待。公安部门正在起草《户籍法》准备提交全国人大,预计会对严格的户籍规定做松动。部分地区(例如青岛)已取消农业户口和非
    2023-04-24
    201人看过
  • 缓刑可以不在户籍地,而在居住地吗
    原则在不能出户口所在地,如需外出,需要考察机关批准。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限。一、羁押期可以折抵缓刑吗?羁押期不可以折抵缓刑期,只能折抵刑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二、羁押期限到期能否折抵缓刑考验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期限不能折抵缓刑考验期,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三、羁押时间能折抵缓刑考验期吗羁押时间不可以折抵缓刑考验期,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法律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
    2023-04-11
    231人看过
  • 家庭住址是户口登记的还是现在居住地?
    户籍所在地: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户籍地址:户籍地址就是身份证上的“住址”,即户口所在地的地址。现住址:指目前所居住的地址,该地址有门牌号,但不一定是固定的住所。(一)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二)户口所在地:一般出生地和生活地未改变,户口未变迁的,户口所在地应该和户籍所在地一样,但由于就业,搬迁,升学等事宜居民不在原出生地生活居住时会形成居住地址,这个时候为了方便,人们把户口迁移到新的常住地址,并办理了新的户口本,这个时候新的户口本所在的地址就是户口所在地。迁户口原户口本上是否有改动迁户口原户口本上有改动。户口迁移,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以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居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迁移户口办
    2023-07-16
    88人看过
  •  缓刑犯是否可以离开户口所在地?
    根据给出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被判缓刑的人可以离开其户口所在地,但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此外,如果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需要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个摘要:被判缓刑的人可以离开其户口所在地,但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并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经审判机关批准,被判缓刑的人可以离开其户口所在地。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被 判 缓 刑 的 罪 犯 如 何 遵 守 法 律 规 定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特定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其中,犯罪分子应遵守下列规定:1. 犯罪情节较轻;2. 有悔罪表现;3. 没有再犯
    2023-10-03
    330人看过
  • 常驻户口所在地是写 户口上的地址还是经常住的地址啊
    通常我们所说的户口所在就是身份证上的地址。所以应该填常驻户口所在地,是经常住的地址。一、迁户口了户口所在地怎么填户籍所在地是指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由于就业,搬迁,升学等事宜居民不在原出生地生活居住时会形成居住地址,如未发生户口迁移等,户籍所在地将不变。户籍所在地,按照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公民填写户籍所在地,应该填写到户籍管理机关所在地,即城市户口的应该填xx省xx市(县)xx区村户口的应该填xx省xx县xx乡。一般在填写户籍所在地时,只填写到县就可以了。即xx省xx县(市)二、户口所在地和户籍所在地一样吗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户口所在地:一般出生地和生活地未改变,户口未变迁的,户口所在地应该和户籍所在地一样,但由于就业,搬迁,升学等事宜居民
    2023-02-22
    389人看过
  • 民事诉讼管辖是以居住地为准还是以户口所在地为准?
    正常情况下要求到被告所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意见12、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13、在国内结婚
    2023-02-27
    196人看过
  • 缓刑不在户口所在地怎么办
    户口不在出事所在地一般是回到户口所在地去执行的,但是判缓刑后,只要遵守有关规定,经考察机关批准后,可以自由行动。一、不是当地的身份证可以在本地办理吗可以。但是首次办理身份证就不可以,因为首次办理身份证需要进行身份证指纹收集,协助工作人员准确核身份证登记项目,所以要回到户口所在地进行指纹录取。一般办理身份证只需要带上户口簿或者能过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去办理即可,比如学生证、驾驶证等等。二、取保候审期间应该在哪里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只要经过执行关机关批准,一般是可以去外地的。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之后应当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机关传讯的时候应当及时到案。违反取保候审期间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机关是有权利即时把犯罪嫌疑人抓拿归案的。三、北京能在异地办理离婚登记吗通过协议离婚方式离婚的,即使男女双方身在异地他乡,男女双方也必须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
    2023-03-11
    67人看过
  • 户口所在地是否是指被监护人的住所地?
    不是的。1、被监护人的住所地,不一定是户口所在地。2、根据民法的规定,住所地一般情况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但是,如果公民离开户口所在地,到另一地方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该地方为经常居住地。这种情况下,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为法律上将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民法典》第二十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2024-04-18
    103人看过
  • 户口在居住地有居住权吗
    一、户口在居住地有居住权吗居住权是由房屋所有人设立的用益物权,房屋所有人允许其他人居住房屋的,就具有房屋的居住权,认定居住权的证据有协议书、录音等。在我国户口并不等于居住权,户口仅指一人的户籍归属地,与是否有居住权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是否落在该户,也是由于户口上的人本身自然生成或经申请同意加入的,因此是否有居住权这一点本身是没联系。因此,户口在居住地不一定有居住权。二、居住权如何取得居住权的设定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依合同而取得居住权。如双方当事人签订居住权合同,并办理居住权登记。第二、依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房屋所有权人可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为他人设定居住权。三、居住权的内容居住权的内容主要是指居住权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第一、居住权人享有对房屋的使用权,但此种使用权须限于居住的目的。第二、居住权人享有附属于房屋使用权的各项权利,如相邻权等。第三、居住权人有权为居住的目的而对房
    2023-06-15
    114人看过
  • 缓刑可以回户口所在地吗
    一、缓刑可以回户口所在地吗缓刑可以回户口所在地,但是要经过考察机关批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二、缓刑考验期的期限是多长时间缓刑考验期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5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判缓刑。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得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自宣判缓刑之日起算。《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三、缓刑结束了需
    2023-04-25
    65人看过
  • 社区居民是按照户口还是居住地
    户籍地是户口所在的地址,具体是户口本第一页及身份证上的地址就是,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定一致,现在有很多人户分离的情况。一、农村房子门牌容易办理吗1、找出当事人户籍信息所在的户口本,查看该户口本首页“地址”一栏的登记信息,上面会有详细的地址记录,具体到门牌号;2、可以通过当事人身份证“地址”一栏的信息,查看当事人的门牌号;3、可以直接查看当事人或者户主的“门牌证”,来确认当事人户籍地址上的门牌号信息。二、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是什么意思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是户口本上登记的户籍地址,此地址政府部门对本地区做出的分区划分分区管理。户口所在地,指中国公民的户籍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有中国管理特色。户口迁出后,户口所在地随同发生变化,指迁入户口的地区。三、迁移户口要经过户主同意吗迁移户口不一定要经过户主同意。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
    2023-04-02
    23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是如何样的呢?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3
      关于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户口所在地,指中国公民的户籍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有中国管理特色。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
    • 缓刑不在户口所在地社会调查?是不是一定要在户口所在地?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5
      对必须要去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要由人民法院来决定,也就是说,缓刑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判决,并由人民法院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到犯罪分子户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进行考察,由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因为缓刑犯不关押而放到社会上,如果该犯原来有工作的还要回原单位继续工作或者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基层组织如街道、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以及其所在的单位,应
    • 在异地被判处缓刑了,缓刑外地户口是否要回户口所在地执行?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25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
    • 所在社区是指居住地还是地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3
      户籍地是你户口所在的地址,具体是户口本第一页及身份证上的地址就是,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定一致,现在有很多人户分离的情况。如果不清楚居住地与户籍地是否统一,可以询问派出所管片民警或是社区工作人员就能知道。
    • 被判缓刑,但不清楚缓刑矫正是在社区居住地还是在户口所在地,不知道社区矫正指的是哪里?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3
      缓刑矫正是在社区,被判处缓刑的服刑人员,是需要到社区进行矫正的,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