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有法院判决。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该准许。但是协议应该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双方协议不成或者其协议不给予准许的时候,应该由人民法院从保护子女合法权益、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出发,按照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依照法律做了判决。
女方以没有工作不抚养费,应怎么办?
一是夫妻双方协商,另外就是上法院起诉。
另外,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
如果夫妻是协议离婚,应该按照双方自愿达成的《离婚协议》来让另一方履行其义务,也可以据此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如果是法院调解离婚,除了《离婚调解书》外,也应该有一个离婚财产分割协议,里面应该有子女抚养条款,如果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拒绝执行,可重新起诉到法院,让法院重新裁定,强迫执行;如果是判决离婚,可根据离婚判决书里面的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条款,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涉外离婚抚养费未支付的处理建议
144人看过
-
解决未收到抚养费的建议
409人看过
-
拖欠抚养费的后果及处理建议
154人看过
-
未付抚养费的处理原则
146人看过
-
如何处理对方未支付约定抚养费的协议离婚
108人看过
-
处理非婚生子女抚养权争议的建议
428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未达成抚养协议怎样处理,怎么规定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01未达成抚养协议由孩子的亲生父母双方协商解决,协议达成一致,按照协议的约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
协议抚养费未给未定抚养权协议可以拒绝孩子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2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权探望子女,对方有义务协助。双方可以同意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支付抚养费,但不能剥夺探视孩子的权利。 探视权是不直接抚养孩子的法律权利。这项权利法有严格具体的规定,私下协商不支付抚养费,拒绝另一方探视是违反我国法律的。
-
协议书约定孩子抚养费那要前期未支付的抚养费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2夫妻离婚后,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在时间上有没有间隔限制,根据实际需要与实际生活水平的变化,可以随时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一5、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一吧、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 (二)因
-
抚养费协议约定不明如何处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02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父母经平等协商,可就抚养费的多少、支付期限、支付方式、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该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法院一般应予准许。但由于抚养费协议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父母达成一致协议的基础上,法院仍具有审核的义务,如果协议约定的抚养费数额明显过低,子女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或协议有其他不利于子女的,法院
-
协议好的抚养费未到期可以加抚养费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1可以增加。增加抚养费的,可以先与对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对方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