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判刑以前可以取保候审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未被定罪量刑前,即可提起取保候审申请。此项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仅限于未最终被判有罪之人,反而提供了四类适用情况的具体示例。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情况中的第一至第四种,均可适用于尚未被判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此,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在未经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确实存在着获得取保候审批准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没有判决可以取保候审吗
是可行的。
1.在法庭审理结束之后,尚未作出最终判决之际,如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所规定的法定情形之一,则可尝试采取取保候审方式以待最后宣判结果的宣布;
然而,是否采纳该举措仍需由合议庭予以裁定确认。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有权根据特定案件的实际情况,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进行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取保候审后判刑,没判刑可以追责吗
188人看过
-
有前科可以取保候审吗,可以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286人看过
-
法院没判之前取保候审可以去外地吗?
155人看过
-
酒驾判刑后还可以取保候审吗,酒驾判刑后多久可以取保候审
326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有前科可以申请吗
447人看过
-
有前科申请取保候审可以吗
120人看过
-
可以取保候审能判缓刑吗,有没有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3不一定。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与取保候审没有直接关系,由人民法院审理后决定。是否能判缓刑主要是看罪名和刑期,三年以下可以宣告缓刑,一些特殊人群也可以缓刑,例如未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也可以适用缓刑。
-
取保候审人员有前科, 还可以取保候审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4取保候审与是否有前科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五十四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二)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
-
2022年有前科取保候审可以缓刑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8可以,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但是,一般情况下,有前科的,法院在适用缓刑时,会慎重考虑,首先会分析判断犯罪人缓刑后会不会存在犯罪危险。如果分析认为缓刑后不会再犯罪的,会决定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
-
可以取保候审不判重刑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131,这个没有绝对的,但是可以说判重刑的几率非常大,本身取保候审这个强制措施就是针对罪行非常轻的人的,否则的话肯定刑拘,至少根据办案经验来讲,90%的取保候审最后判的都是缓刑,甚至撤销案件都有。 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
-
取保候审到期后会判刑吗取保候审多久可以判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0打人方取保候审,说明已经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取得受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应判处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到期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