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禁止清单新增为十三条禁止行为由原征求意见稿的十二条增至十三条。其中“不得从事的非投资者之间债权转让行为,不再提供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高风险领域。”为新增禁止行为。
2、确定借款上限额度早前业内传闻的“单一自然人和法人借款上限”一说得到确认,明确规定了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贷机构及不同网贷机构的借款余额上限。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发布会上透露:单一的个体、单一的自然人在一个平台上的借款上限是20万,单一组织、法人在单一平台上借款上限是100万,单一自然人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限是100万,单个法人在多个平台的借款上限是500万,那就是500万、100万、100万、20万。
3、确定P2P资金的银行业存管制度确定P2P网贷资金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第三方存管制度,对此前“P2P资金存管指引(征求以监管)”的相关原则将予以确认。
4、P2P监管实行“双负责”原则此次网贷暂行管理办法对网贷主管机构银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职能进行了分工,实行“双负责”原则,即有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网贷业务实施行为监管,将制定网贷业务活动监管制度;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网贷机构的监管。
5、实行合格投资人制度明确提出实行出借人分级和对出借人进行风险评估,即实行合格投资人制度,通过风险揭示等措施保障出借人知情权和决策权。
6、备案制,而不是牌照制:宽进严管整体实行非牌照管理制度,实行事中事后管理监管,而非事前监管,即实行备案制,也就意味着“宽进严管”。是对此前业内传闻和媒体报道的牌照管理制度的否认。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发布会上称,按照负面清单的模式设置了负面清单管理,同时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对网贷机构实行备案管理,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持牌许可。要通过事中事后的监管来实现我们叫“网贷”机构的宽进严管。以上是校园贷款相关法律有哪些的答案。
-
我国法律校园贷款两者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386人看过
-
我国法律规定下的校园贷款问题有哪些?
420人看过
-
关于校园霸凌我国主要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169人看过
-
关于校园贷的相关法律文书有什么呢?
206人看过
-
开展校园网络借贷有什么相关法律
178人看过
-
大学生如何用法律校园贷相关规定具体有哪些
89人看过
-
关于国家高校校园贷款有哪些相关法律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1国家关于校园贷款的法律,对于校园贷是否属于高利贷,要看具体约定了多少利息。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话,可以认定为高利贷。如果年利息高出24%,高出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一些校园贷属于高利贷,并不意味着债务人可以不还款。校园贷只要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且年利息不高于24%,就是合法的。
-
校园贷法律保护麽?有哪些相关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6建议通过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进行融资,可以考虑申请农行网捷贷业务 “网捷贷”实行自助申请、自动审查审批、在线签订信贷合同、自助用信的流程。申请流程如下: (一)借款人登陆农行指定的在线渠道(个人网银、掌上银行),进入“网捷贷”申请界面。 (二)借款人了解“网捷贷”产品情况、贷款基本条件和办理流程。 (三)填写基本信息,拟申请贷款期限、借款及还款账户、通讯地址等。 (四)系统验证手机号码有效性。 (
-
校园贷款的危害有哪些,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11-201、“低利息”并不可信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2、越便捷,越易变“劫”有的贷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
校园贷的是诈骗吗有哪些具体相关法律法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8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校园消费金融的实际需求,许多金融平台(P2P等)、民间小贷公司等机构趁势而入,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于是各种“校园贷”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大校园风靡一时。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金融平台,在给学生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滋生诸如“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暴力催债”等违法犯罪行为。由于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
一般情况下校园贷相关法律法规有什么呢?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8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月13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昨日下发文件要求省内各高校抓好落实。 《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