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共同犯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19:33:23 135 人看过

刑法第25条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定义:“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此可见,共同犯罪的定罪必须具备以下主、客观条件:

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参加共同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如何,参与程度如何,所有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总是有机联系的,在整个犯罪的链条中,这些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这些共同犯罪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也是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犯罪行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单独犯罪行为,都是由我国刑法分则加以明文规定的。因此,对于单独犯罪,只要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定罪就可以了。而共同犯罪行为,除实行犯的行为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例如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只有把这些行为与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

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由于刑法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故两个以上的单位以及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的犯罪,也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关于共同犯罪的主体,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一个人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共同犯罪问题。

2.二人以上必须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一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利用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行为,这在刑法理论上叫做间接正犯,不构成共同犯罪

3.二人以上必须是在相应犯罪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8种犯罪负刑事责任,故两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一个已满十六周岁的人与一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共同实施该8种犯罪之外的行为的,不成立共同犯罪。

4.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不成立共同犯罪。在身份犯的情况下,不具有构成身份与具有构成身份的人共同实施以特殊身份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时,成立共同犯罪。例如,一般公民不可能单独犯脱逃罪,但可以教唆、帮助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从而成为脱逃罪的共犯。又如,一般公民不可能单独犯贪污罪,但当其与国家工作人勾结,伙同贪污时,成立贪污罪的共犯。再如,一般公民不可能单独犯受贿罪,但当其教唆或者帮助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时,则成立受贿罪的共犯,也应以受贿罪论处。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不成立共同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13: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特别共同犯罪的特性分析
    特殊共同犯罪的特征为:1、必须是3人以上。这是犯罪集团在主体上量的规定性特征。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有一定的组织性。所谓组织性,主要是指成员比较固定,且内部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具有实施某种或某几种犯罪的目的性。特别程序的特点特别程序和普通程序相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按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均不属民事权益争议的案件,只是确定某种权利的状态,或确定某种法律事实是否存在,具有预防纠纷发生的作用。(2)无原告和被告。按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是因原告的起诉,而是因申请人的申请引起诉讼程序的发生。申请人不一定与所确认的法律事实有利害关系。无与申请人对立的对方当事人,不适用反诉和诉的合并。(3)按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自送达判决书之日起,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申诉人不得提起上诉。(4)按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除选民资格案件或重大、疑难的非讼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
    2023-07-06
    435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况分析
    是刑法第25条规定的,尽管只有短短10个字,却涵盖刑事立法中共同犯罪立法的目的范围。即,主体为两人以上,主观为共同故意。据此我们可以将实践情况中的以下情况看作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也就是说貌似共同犯罪实质上不是共同犯罪。(一)共同不是共同犯罪。由于共同过失行为,不具有共同故意行为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共同过失行为由于不具有同谋的特点,所以社会危害性没有共同故意的大,只需要单独就过失行为处罚即可。但是也有一个例外的规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以后,单位主管领导、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致使被害人因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的共同犯罪处理。(二)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例如武警擅离职守,致使罪犯逃跑。前者的过失行为并不和后者的故意行为之间构成共同犯罪。(三)间接正犯和被利用者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所谓间接正犯
    2023-04-22
    496人看过
  • 浅析网络共同犯罪的含义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传送与资源共享功能,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活动也从无到有,日益猖獗。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日益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形式之一。仅在1997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案件就达100多起[1](P.108)。网络犯罪的出现,在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历史学、刑法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等诸多领域中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网络犯罪的确切含义,存在相当大的争论。我们认为,网络行为涉及了三方面的秩序:其一,网络本身秩序,或者说网络系统之安全性;其二,网络资产合法所有权之秩序;其三,网络合理使用之秩序,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之秩序。根据2001年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草案的规定,网络犯罪是指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对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的滥用的行为”。(注:参见
    2023-03-01
    485人看过
  • 分析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
    我国的刑法对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作出了规定。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分为: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种。意识因素通常是指,行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意志因素一般是指,行为按照对事物的认识,决定的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意志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希望、放任、疏忽、轻信。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和主观因素是什么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自然人犯罪主体,且多为一般犯罪主体。对于大多数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来说,不论是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只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年满16周岁,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某些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主体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如背叛国家罪、资敌罪的主体只限于中国公民;叛逃罪的主体只限于中国公民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危害国家安全这一类犯罪,实际承担刑事责任而被刑罚处罚的只能是自然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具有危害中华人民
    2023-07-01
    384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贪污犯量刑问题探析
    对共同贪污中的从犯和情节并非严重的主犯如何处罚,存在分歧。主要有分别说与统一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应以个人所得数额为基准适用法定刑,后者认为应一律以共同贪污的总数额作为确定其刑事责任和基准而适用法定刑,然后再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量刑。从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分别说应当更符合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刑法分则条款规定已经明文确定了以个人所得数额科处刑罚。刑法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
    2023-06-11
    268人看过
  • 如何理解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犯罪
    一、如何理解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犯罪所谓共同故意关联性,是指共同行为人之间主观上的相互沟通,相互认同。它要求行为人对实施的行为或要达到的目的有意图联络,相互联系,即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意思明确,意向联通。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共同故意的关联。主观上的联络才能有行动上的协同。人是有思维的,当不同的人聚集一起共同参与某一活动时,必定要通过各自的大脑思维,达成一致的观点,而一致的观点必须通过语言、动作等将信息传递到对方,相互沟通,使之了解。意思联络是人聚集活动的主观必要条件。主观上不关联只能是单独犯,而不是共同犯。即使同时同地进行同一犯罪,如某甲看到某企业仓库看守不严,前去盗窃,某乙看到后也去盗窃,但双方事先没有商量,作案时也没有合作。这是事先无预谋的同时犯。同时犯与共同犯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之间没有主观故意的关联。同时犯对各自实施的犯罪承担责任,而不是对犯罪总和承担责任。主观上关联是实施共同故
    2023-04-28
    360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协助作用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按照所犯罪行分别处罚。例如出租房屋的房东发现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从事犯罪活动后,继续将房屋出租给承租人。房东的行为是帮忙。帮助行为,是指为其他共同犯罪人实行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行为。帮助行为正犯化是共同犯罪吗?帮助行为正犯化不属于共同犯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1
    2023-07-01
    352人看过
  • 浅析刑法中的共同过失犯罪
    一、共同过失犯罪理论争鸣无论是我国刑法学界还德日刑法学界,在共同过失犯罪方面,一般都存在着两个立场的尖锐对立。一种观点是共同过失犯罪肯定说,即认为行为人之间具有侵犯法益的行为,无论是否具有意思的联络,都不能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另一种观点是共同过失犯罪否认说,即认为在行为人之间不存在犯意上的联络意思,则不能对单个的行为概括为共同过失犯罪。第三种观点是有限度的肯定说,即主张该观点的学者承认过失的共同正犯,而否认过时的教唆犯和帮助犯。笔者赞同共同过失犯罪肯定说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在肯定共同过失行为构成共同犯罪的同时,主张以行为的限缩为必要。即当两个及两个以上行为人之间在缺乏共同犯意时,只要实施了故意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侵犯了相关法益,且行为人均对法益侵害的结果不持反对态度,则应肯定其构成共同犯罪。二、共同过失犯罪实践认定如上所言,在司法实践中,只要行为人之间实施了侵犯法益的共同行为,且对
    2023-04-22
    172人看过
  •  剖析共同犯罪的特点与本质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故意犯罪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成立共同犯罪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主体必须是2个以上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第二,构成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构成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故意犯罪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成立共同犯罪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主体必须是2个以上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第二,构成共同犯罪必须是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构成共同犯罪必须二人以上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共 同 犯 罪 的 犯 罪 行 为 是 什 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共
    2023-09-04
    163人看过
  • 浅析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
    摘要: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关于混合主体共同犯罪问题,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两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一是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争论;另一个就是关于非国家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实行犯的争论。本文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评论,认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成为受贿罪的共犯,而且能够成为受贿的实行犯。关键词:共同犯罪受贿罪混合主体实行犯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一)相关法律规定及不同观点我国1979年刑法中将受贿罪的主体明确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没有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共犯问题;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次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的问题;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条、第4条分别作了与国家工作人员等从事公务人员伙同贪污、受贿
    2023-06-03
    310人看过
  • 诈骗罪共同犯罪案件的法律分析
    一、第一种做法是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第(四)款规定'对于第(三)款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由此认为主犯的犯罪金额也就是其参与的全部共同犯罪的金额。对于从犯、胁从犯,认为分赃金额代表了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分赃金额确定为犯罪金额。二、第二种做法是以犯罪人犯罪故意所指向的、并为其犯罪行为侵害的总额为标准。比如,共同诈骗案的任何一个犯罪人犯意所指向的均是被害人的一定数额的钱财,且共同造成了被害人被骗的犯罪结果。其立案标准应以被骗总额计算,而不能以分赃所得计算。严格共同犯罪认定标准严厉追究有关第三方机构的责任。第三方支付平台为P2P网贷平台违规提供托管服务,尤其是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下导致投资人受损的,应当视其具体违规情节,追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就民事责任而言,由于网
    2023-07-12
    229人看过
  • 共同贪污罪的量刑标准解析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触犯本罪的罪犯,数额较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还会被判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的,那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的,那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还会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公众利益为此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最新贪污罪的量刑标准规定最新贪污罪的量刑标准规定为: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
    2023-07-01
    357人看过
  • 共同犯罪和聚众犯罪的关系及区别分析
    根据刑法规定,聚众犯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共同犯罪的聚众犯罪。另一类聚众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则要依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当首要分子为二人以上,共同组织、策划、指挥聚众犯罪时,构成共同犯罪自不待言。二人犯罪是共同犯罪吗看情况。共同犯罪包括两个人一起犯罪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特征:1、犯罪主体必须是在二人以上。无论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一方是自然人,另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一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二是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
    2023-07-05
    160人看过
  • 单位犯罪和自然人共同犯罪的比较分析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共同犯罪当然是有区别的,简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当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时,究竟是按照单位犯罪处理,还是按照共同犯罪处理,就必须考查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单位利益。(2)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意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以前。这是因为,单位犯罪总是在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单位负责人决定之后才去实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产生之后才去实施。共同犯罪中,犯意产生的时间是较为随意的,既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然人控股和法人控股的区别?自然人控股和法人控股的区别:1、个体不同:自百然人控股的有限公司一般是个人独资的度,法人控股是一个组织。2、权利义务行使不同
    2023-07-06
    4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共同犯罪案例分析怎样认定共同犯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6
      共同犯罪是一种犯罪的特殊形态,在定罪的时候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均指向体现犯罪结果的犯罪金额。经济犯罪均是故意犯罪,经济犯罪共犯的故意所指向的应是其参与的整个犯罪的犯罪金额。
    • 共同犯罪案例分析有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21
      共同犯罪是一种犯罪的特殊形态,在定罪的时候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均指向体现犯罪结果的犯罪金额。经济犯罪均是故意犯罪,经济犯罪共犯的故意所指向的应是其参与的整个犯罪的犯罪金额。
    • 共同犯罪的法律理论分析
      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12
      根据刑法理论,共同犯罪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其中,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此外,共同犯罪还可以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另外,《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如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则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对于共同犯罪,应当根据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如果需要聘请律师,可以找“我”,我会为您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优质服务。
    • 寻衅滋事罪的共同犯罪从罪情况分析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28
      寻衅滋事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
    • 犯罪中止的概念解析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28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1、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2、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