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中犯罪中止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18 13:45:12 162 人看过

帮助犯犯罪中止的认定具体如下:

1、在帮助预备时,其只要消极地不予帮助,就成立中止犯;

2、在实施帮助行为以后,实行犯实施犯罪行为以前,帮助犯想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及时有效地撤回其帮助行为,阻止实行犯利用本人所创造的条件去实行犯罪,才成立中止犯;

3、在帮助犯实施帮助行为以后,实行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帮助犯要想成犯罪中止,必须及时制止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并且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成立中止犯;

4、事后帮助犯,虽然事前曾答应为实行犯提供帮助,但在未将帮助行为付诸实施以前,仍可以消极中止的方式成立犯罪中止。

《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16: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果犯罪中犯罪中止定罪吗
    要定罪。但比照犯罪既遂的量刑从轻、减轻处罚,犯罪危害不大的可以免除处罚。比如故意杀人,成了判死刑,砍半死不砍了判无期,光比划吓唬的进公安局受教育。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一、犯罪中止有哪些法律规定从《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二、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
    2023-03-17
    337人看过
  • 暴力取证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2023-03-05
    341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帮助犯要成立中止条件是什么
    一、共同犯罪中帮助犯要成立中止条件是什么帮助犯的中止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实施帮助行为以前,也就是帮助预备时,其只要消极地不予帮组,就成立中止犯;2、在实施帮助行为以后,实行犯实施犯罪行为以前,帮助犯想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及时有效地撤回其帮助行为,阻止实行犯利用本人所创造的条件去实行犯罪,才成立中止犯;3、在帮助犯实施帮助行为以后,实行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帮助犯要想成犯罪中止,必须及时制止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并且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成立中止犯;4、事后帮助犯,虽然事前曾答应为实行犯提供帮助,但在未将帮助行为付诸实施以前,仍可以消极中止的方式成立犯罪中止。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为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帮助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犯罪结果尚未发生,即法益还没有发生实际损害,此时:(1)如果有一
    2023-04-16
    307人看过
  • 犯罪中止能否治安处罚,犯罪中止认定
    一、犯罪中止能否治安处罚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据案情的具体情况,对当事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等处理,也可以给予治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三十七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二、犯罪中止认定(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
    2024-01-28
    455人看过
  • 危险犯存在犯罪中止形态法律中如何认定
    危险犯存在犯罪中止形态法律的认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危险犯能否构成犯罪中止危险犯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危险犯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一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时,就是危险犯的既遂。危险犯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虽未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但使法益面临威胁,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权益陷入危险。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是对称的,危险犯时不能构成犯罪中止的,只要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就构成危险
    2023-07-27
    464人看过
  • 诈勒索罪中的帮助犯怎样认定
    诈勒索罪中帮助犯的认定:1、该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他人实施了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了帮助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3、其帮助行为是否是在犯罪过程当中,对犯罪的既遂是否起到了帮助作用。涉黑团伙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7-27
    257人看过
  • 如何认定挪用资金罪犯罪中止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2023-03-11
    87人看过
  • 犯罪中止有哪些特征,怎么认定犯罪中止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2023-05-31
    398人看过
  • 如何进行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应当是及时,共同犯罪的暂停可以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但一旦犯罪结果发生,无论其结果是由所有共同犯罪者的行为还是部分共同犯罪者的行为造成的,共同犯罪即遂,都不能暂停。这是时间条件。所有共犯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可以停止可以继续下去并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建立犯罪中止。贪污共同犯罪认定应遵循的规则是什么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参照1997年11月4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于共同盗窃的解释,认定共同贪污犯罪中共犯所负责的犯罪总额可遵循以下三条规则:1、贪污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对集团预谋以及组织所得的全部贪污的总额负责;2、贪污罪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应对其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贪污的总额负责;3、贪污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贪污犯罪中的从犯应对其参与的共同贪污的数
    2023-07-05
    278人看过
  • 抢劫罪犯罪中止认定
    构成抢劫罪,判定犯罪中止应当具备的条件有:时间性,即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抢劫犯罪;自动性:即必须自动放弃抢劫犯罪的继续进行。在犯罪过程中,成立犯罪中止还需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一、解散犯罪团伙算中止吗犯罪团伙解散不属于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须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才能视为犯罪中止:(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二、犯罪中止量刑标准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1.时间条件: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犯
    2023-03-05
    186人看过
  • 根据规定重婚罪如何认定犯罪中止
    一、根据规定重婚罪如何认定犯罪中止?重婚罪是无法认定犯罪中止的。重婚罪属于连续犯,因此不存在犯罪中止。《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涉嫌重婚罪办理取保候审的流程有哪些?1、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2、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3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2024-01-10
    308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中的损害如何确定
    1、中止犯造成的损害是为刑法所评价的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后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损害。在一般情况下,任何犯罪行为一经实施,或多或少都会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损害,根本不存在没有造成损害的情形。如果将犯罪中止中的损害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损害,犯罪中止制度将名存实亡。既然有无造成损害具有决定是否对犯罪人发动刑罚的功能,那么,根据刑罚的谦抑性要求,只有当损害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时,才能将之纳入处罚范围。2、将中止犯造成的损害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损害,与刑法设立中止免除处罚的目的相悖。之所以规定对犯罪中止的处罚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就在于鼓励行为人悬崖勒马,放弃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或积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为其架设起一架后退的金桥,促使其迷途知返,从而大大降低犯罪既遂的可能性,大幅度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如果将中止犯造成的损害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损害,不论犯罪中止造成损害的程度如何,都不
    2023-03-01
    208人看过
  • 如何认定帮助犯的共谋犯意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帮助犯应具有双重心理状态:其一,必须认识到实行犯所实行的是犯罪行为及这种犯罪行为将要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认识到以自己的帮助行为能为实行犯实施和完成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其二,希望或者放任通过自己的帮助行为,实行犯能够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帮助故意是帮助犯的主观恶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帮助犯承担责任的主观基础。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对他人的犯罪行为予以帮助,认识到正犯之行为由于自己之行为而容易实施或助其结果之发生。帮助犯的刑事责任限于和正犯具有共同故意的犯罪事实内,对于正犯实施的超出共同故意范围内的犯罪事实,帮助犯不负刑事责任。实践中具体在认定帮助犯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共同犯罪中,应当认识到帮助行为和实行行为是两个行为,
    2023-03-16
    458人看过
  • 实行犯犯罪中止帮助犯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一、实行犯犯罪中止帮助犯的概念分别是什么?1、实行犯的概念是直接实施犯罪的人,对实行犯可作以下分类:(1)直接实行犯与间接实行犯。直接实行犯是行为人亲自实施犯罪行为;间接实行犯是行为人假手无责任能力人、不知情的人或强制他人为自己实施犯罪行为。被利用作为犯罪工具的人因无犯罪意图不成立犯罪,而由间接实行犯负与直接实行犯同样的刑事责任。(2)单独实行犯与共同实行犯。单独实行犯是由行为人一人单独实施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3、帮助犯指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人。帮助正犯的是帮助犯。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与帮助的故意,共犯的从属性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
    2023-06-19
    9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的共犯的认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0
      存帮助犯实行犯场合实行犯止帮助犯知道则帮助犯作犯罪预备处理3、存教唆犯实行犯场合教唆犯完教唆实行犯止其犯罪则实行犯立犯罪止教唆犯立犯罪未遂2由于共同犯罪行立犯罪止要承担义务要高于单独犯罪止犯于问题能概论笔者认两面析简单共同犯罪即各都实行犯没明确工种情况决定止犯罪积极劝其放弃实施犯罪其接受劝告则全案认定犯罪止:1;其共犯愿意止止者采取效措施防止危害结发止者立止其共犯属于犯罪未遂、教唆犯要立犯罪止仅要
    • 强奸罪中帮助犯怎么认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19
      你那个朋友涉嫌强奸,其他两个构成从犯即帮助犯。《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
    • 毒品犯罪中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及帮助犯的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5
      在复杂毒品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往往存在实行、组织、教唆、帮助等分工,所起作用也自然有所不同。其中,组织犯应全部认定为主犯,因其负责毒品犯罪的组织、领导、策划和指挥等环节,是毒品共同犯罪的关键人物,决定着整个毒品犯罪的发起和发展。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意制造者,在多数情况下起主要作用,应认定为主犯,少数情况下起次要作用,如教唆帮助别人实施毒品犯罪的,可认定为从犯。帮助犯不参与实施犯罪构成客
    • 2022年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2
      帮助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相对于实行犯而言,指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或为他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自己不直接实行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七条
    • 聚众斗殴如何认定中止犯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01
      在聚众斗殴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